昨天重新看了一遍电影《少年的你》,周冬雨和易烊千玺演的,讲老实话还是值得一看的。看的时候,那些玩命学习备战高考的画面,令人唏嘘,所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高考制度很残酷,现在年年都在讲高考改革,但是年年都还是那样如出一辙。
我查了一下,中国是从1952年开始设置了高考制度,撇开中间文革断了10年,高考制度已经施行了快60年了。想要改革谈何容易?
不过转念又一想,古代中国人的“高考”,也就是科举考试,它是什么时候开始施行的呢?
有说是汉朝,有说是隋朝。甭管是汉朝还是隋朝,那都是2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了。这样说来,如今高考这60年历史,跟科举制度历史比起来,当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古代科举考试
这时候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想当初1905年的时候,清政府当权者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决议废弃了那已经施行了两千年的科举制度。
这相当于把一颗已经茂密生长了几千年的大树,突然给连根拔起,这种改革力度才是真正的够大。
那时候中国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为什么要“痛下杀手”?
这里要说到一个新词语——“清末新政”,所谓废弃科举就是清末新政的重大举措之一。
晚清王朝的最后十年,也就是从1901年到1911年左右,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当权者,曾经在全国上下开展了一次全方位的改革,从政治到军事,从经济到教育,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全部都在改革,包括废弃科举、兴办新式学堂等等。
对此,曾有学者评价,那次清末新政的改革力度之大,空前绝后。
“慈禧晚年实行新政,并准备立宪,其中一些改革举措,不仅超越了百日维新,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
慈禧与外国使者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慈禧是受了什么刺激,才下这么大决心搞这次大改革?她是主动为之,还是被迫为之?她不是最讨厌变法维新那一套的吗?
这里就先从慈禧这个人开始说起。
说起慈禧这个女人,围绕她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权力欲望。
末代皇帝溥仪曾经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里,谈到慈禧的时候写到:
“慈禧是个权势欲非常强烈的女人...她在庚子逃亡之前,还不忘叫人把珍妃推到井里淹死,又何尝不是怕留下后患而下的毒手?维护自己的统治,才是她考虑一切的根据。”
清朝历史上从来没有皇太后主政的先例,慈禧却前后三次垂帘听政。
这是一个对权力,对政权,对统治,有着无比强烈控制欲的女人。
但是,她在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晚年却开始进行变法,即“清末新政”。
因为1901年这前前后后,给慈禧等当权者造成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
光绪画像
说起八国联军侵华,就不得不说这中间有慈禧的很大责任。
当初是她听信保守派大臣之言,故意让义和团与帝国军队之间相互厮杀,想着“坐收渔翁之利”,最后越闹越大,直接引起了八国联军进京。外国人进京,名为保护本国公使,其实早就看上中国这块肥肉,苦于没有借口,这下可以顺理成章了。
所以说,慈禧同意施行“清末新政”,说是自省也好,说是愧疚也好,都跟当初犯下的错误是分不开的。
第二方面,清末新政的顺利推行,还跟著名的“两宫西狩”有一定关系。
“两宫”指的是慈禧和光绪,“西狩”听着是个好听的词,其实就是逃亡。
1900年5月,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和光绪大吃一惊,仓皇失措,赶紧收拾东西往西逃亡,一路不敢多停下来,最后一直跑到西安才彻底放心。
可以说,“两宫西狩”这一路上是罕见的艰苦日子。
有一个叫王文韶的学者,曾经在家书中写到当时的惨状,“太后身穿粗蓝夏布衫,亦不梳头。皇上穿黑纱长衫...出京三日,均睡火炕,无被褥,无替换衣服,亦无饭吃”。
这是何等的悲惨遭遇,慈禧和光绪两人,匆匆忙忙连换洗衣服都没带,破衣烂衫,没有饭吃,没有被子。
而且根据记载,慈禧自己对此的描述更加凄惨,“连日奔走,又不得饮食,既冷且饿。途中口渴,命太监取水,有井矣而无汲器,或井内存有人头,不得已,采秫粃秆与皇帝共嚼,略得浆汁,即以解渴。”
意思是,慈禧想喝水,找了一口井但是没有取水器,而且井里似乎有死人,最后实在没办法,找了一些类似高粱杆之类的植物,慈禧和光绪两人反复咀嚼,才能勉强喝到一点浆汁水。
这样的惨状,令习惯了锦衣玉食的慈禧,感到十分受挫,况且这些都还是她一手造成的。
两宫回京
“两宫西狩”这一路上,除了吃不饱穿不暖,还好不容易见识到了底层老百姓的疾苦生活,甚至令她发出了感慨——“我不料大局坏到如此”。
据一个叫吴永的人记载,慈禧曾对她说过类似自责的话,大意是我是当家负责的人,现在闹到如此,总是我的错头,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人民。
所以说,“两宫西狩”路上的悲惨遭遇,不仅让慈禧吃尽苦头,同时也萌生了一种忧国思民、救亡图存的想法,这也是后来施行“清末新政”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说第三个关键因素,就跟慈禧本身的权力欲有关了。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主权和财政控制,已经达到了最高点,中国彻底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亡国灭种的危机几乎就在眼前了。
与此同时,慈禧作为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面临着空前绝后的权力危机。
帝国列强为什么偏向光绪,因为光绪个人倾向于变法维新,因此外国人对慈禧这个守旧派是恨之入骨,时不时插手清廷内政,甚至有意扶持光绪上位。
这对于慈禧来说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从1861年的“辛酉政变”开始,慈禧当权已经40年了,现在却突然受到了“逼宫”的压力。
慈禧
所以说,慈禧最终同意变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私心,就是借此延续自己的统治地位,缓解国内外变法派的逼宫压力,顺应时代潮流保住自己的权力。
1901年,尚在西安还没回京的慈禧,下发懿旨表示母子一心,卧薪尝胆,“中国当今自强,以力行政事,惟不知从何措手耳”。
从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采取了多达30多项措施,来施行所谓“新政”。
最受人关注的就是1905年的预备立宪,这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这是要改革政体,是最伤筋动骨的,可以说难上加难。
另外,比如禁止缠足、禁止鸦片,允许满汉通婚,比如让袁世凯大力搞北洋新军,比如大力主张到日本留学,废弃科举,兴办学堂等等等等。
两宫回京
这些内容都是实实在在有在施行,只不过,时间已经太晚了。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次日慈禧也去世。两宫相继去世,给新政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政权交接必然会引起血雨腥风,之后当权的摄政王载沣,忙着收拢皇室利益,1909年1月盲目罢黜袁世凯,在朝廷上造成巨大震动,这必然对新政改革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尚在起步阶段的新政改革彻底失败,清政府灭亡,中国也由此彻底告别了封建统治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