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需以改变生活方式作为基础治疗,以降脂药的应用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以增加血脂达标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那么,血脂降到正常范围以后,还需继续服药吗?
治疗高脂血症的目的是在控制血脂达标的基础上,减轻心血管损害,以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而血脂控制的重点在于增加胆固醇与甘油三酯达标。胆固醇主要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中,不同的存在形式对心血管的影响也不一样,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可加重心血管病变,但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可减轻心血管病变,因此不同类型胆固醇的治疗目标不一样:
我们需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减轻心血管损害,降低冠心病与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风险;
同时需要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增加心血管保护,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样,甘油三酯升高也会增加心血管损害,严重升高还可增加胰腺炎发生风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是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目的。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并非所有类型的血脂异常均需药物治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时无特效药改善其水平,因此治疗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甘油三酯严重升高的患者需要以改变生活方式作为基础治疗,以降脂药的应用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才能控制血脂达标,但血脂达标后是否能停用降脂药,因人而异:
一、已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不能停用降脂药
胆固醇升高后,通过低密度脂蛋白转运至血管内膜下的胆固醇增多,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随着病情的进展,可继发两种病变:
加重心脑血管狭窄。狭窄达到50%时可引起心肌、大脑缺血,狭窄达到70%时可显著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继发动脉斑块。动脉斑块内存在大量的脂质,若脂质较多且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的风险较高,一旦破裂可诱发血栓形成,堵塞心脑血管从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使用降脂药的目的在于减少胆固醇流入心脑血管内膜下,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减轻心脑血管狭窄,稳定动脉斑块、降低破裂风险,但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维持才能使心脑血管受益,且已经发生心肌缺血、脑缺血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更低水平。
正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3.4mmol/L,但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将其控制在更低水平可具有更大获益空间,至少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才能实现胆固醇的逆转运;
若已经发生过两次严重心血管事件,或仅发生过一次严重心血管事件但合并多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4mmol/L以下且降幅超过50%,获益空间会进一步增大。
无论是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还是控制在1.4mmol/L以下,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几乎无法实现,需要长期服用降脂药才能实现这一控脂目标,因此已经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患者,即使已将血脂控制在目标范围,也不能停药。
二、未来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风险较高的患者,多需要长期用药
高脂血症是引起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但血脂升高的幅度不同、合并的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同,未来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不同,依据发生风险分为低危、中危与高危,其中需重点关注高危人群,这类人群未来十年类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0%,至少需要长期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至2.6mmol/L以下,才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而这一降脂目标也很难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长期维持,需要使用降脂药才能实现,因此未来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的人群,即使血脂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也不能擅自停药,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血脂严重升高的人群。当胆固醇达到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4.9mmol/L时,流入心脑血管内膜下的胆固醇会持续增多,对心脑血管损害较大,属于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需服用降脂药增加血脂达标率。
合并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除开高脂血症,还有糖尿病、严重高血压、重度吸烟等,若合并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依然属于高危,即使总胆固醇低于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4.9mmol/L,也需要长期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不能擅自停用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