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中原军事边防兵员如何设置?北方威胁最大,西南无强敌

2020-11-01新闻11

我国古代的边防军事设置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建设和完善;或许,很多人都认为,中原古代的边防主要方向就是防御北方的少数游牧民族。这种说法在夏、商、周(包括春秋战国)、秦汉、晋唐宋时期的确是有一定的针对性。

然而在宋朝之后,我国古代边防设置的重点就不仅是北方防线,更是开始把重要军事力量放置在西部、东部地区,而我国南部地区的边防五千年以来都是比较轻松、薄弱的地带,其中的缘故,也是因为我国古代南方的敌人常见于南越夷人。

不过,南越夷人战斗力不强,分布也较为散乱、凝聚力不大,很少有能够形成大国规模的夷人势力,因此,我国对南方边防的设置一直都讲究扼守关卡,以夷制夷。那么,我国古代中原的军事边防兵员设置形势,如何发展的呢?本篇文章,带大家走入古代边防,让大家真正认识一下古代边防的发展形势。

中原重中之重的北方边防形势发展

中国古代王朝最危险、最恐怖的地方,一般都来源于北方少数游牧民族。从戎人到匈奴、再到柔然、突厥、鲜卑、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这些马背上的民族一直是华夏中原人最大的敌人。

北方势力一般都有人数众多、单兵战斗力强悍、凝聚力强、机动作战反应快等优点,他们善于打快速战,就是通过快速转移的军队移动速度,来掠夺或者占领中原王朝的资源或者土地。

另外,骑兵作战一直是古代战争的主旋律,骑兵战斗力的彪悍之处,想必许多人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而北方游牧民族最擅长的就算大规模骑兵突击,这种战斗模式,也让中原王朝赖以骄傲的步兵部队,陷入极大的恐慌。

因此,当北方骑兵部队异常强大时,中原王朝对北方的战争中,更多的是胜少败多,因为,中原王朝已经有了领土化思想,这种思想也在中原人的思维你根深蒂固。中原人无法割舍自己的土地。

但是,北方游牧民族却并没有所谓的“领土化”思想,他们作战思维就是游击战思想,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并且以战养战,以掠夺资源来强大部队;反正北方天地广袤,中原人的步兵再强大也无法真正把他们消灭,因而,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人的作战,一直以来都是中原人处于劣势。那么,中国古代北方边防是如何设置的呢?

纵观我国军事边防历史,你可以发现,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就是长城边防设置,长城边防设置,很早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雏形。

战国时期,燕国、赵国、魏国和秦国,这四个诸侯国家是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祸害最深的几个诸侯国家,并且当时的四国还没有像汉朝中后期那样,实行“固边”政策,通过在边关配置边防军(郡国兵、屯田兵),并且通过太守和都尉率兵对外出击,占领了大片的北方山地要道地形,既能有效打击匈奴的进攻,又能稳固边关。

相反,四国除了秦国还有八百里秦川作为天然战略屏障之外,赵国、燕国和魏国北方的防线,面对机动性极强的游牧骑兵,几乎都是无险可守。

那么,他们如何应对北方威胁呢?很简单,利用中原人的智慧,修建长城,再配合山脉形成一字型的北方边防防线,利用山川险要之势,居高临下,据险而守;并且长城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城墙,而是把北方防线设置成为城堡、关城、军事重镇、关隘等模式的综合性城墙,关堡相连,烽堠相望,层层布防,换句话说就是建立军事生态化的北方防线。

而且春秋战国时期,燕、赵、魏、秦四国常备镇守北方防线的军队,都占据了全国军队的3成以上,由此可见,当时的北方防线压力还是非常的重的。

而在秦国一统六国后,北方的防线在四国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建,这次的修建直接把长城一线彻底连接起来。秦国为什么要这样做?秦国不是蒙恬带兵多次击败匈奴吗?他们为何还要如此浪费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呢?

秦国这样做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虽然说,秦军彪悍、实力强横,但是,针对北方这种游走性作战体系的军队,秦军禁不住对方的消耗战,换句话说,秦军再强悍,部队就这么多,北方军队凭借着战马的机动性,不断地骚扰和侵犯,那么,秦军能够顶住一年两年的骚扰,顶得住十年、二十年的骚扰吗?

很显然顶不住,所以长城方向的修建,就是为了保存边防军队的实力,同时利用城墙的优势对北方军队进行实力削减的效能。第二点就是修建驰道,沟通边关和地区的交通联系

从秦国开始一直发展到近代,北方防线的交通枢纽,绝对是中原地区最发达的交通枢纽。从山海关到关中平原,如果没有修建交通要道,那么,军队跨越千里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是非常的漫长,甚至几个月都不一定到的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打仗最关键的就是时间,如果时间掌握不好,援军援助太慢,那么结果就是战局的全面崩溃。

因而,秦国一统六国开始就重视驰道的建设,他们通过在北方修建大量的驰道,来沟通边关和地区的交通联系,然后,通过这种联系来达到迅速援助的效果。

秦之后,汉朝、晋朝和唐朝同样极为重视北方交通的建设,不仅在边关汇集大量的军队(几乎每个朝代北方边境的驻军都占到全国驻军的2成以上,北方驻军每年消耗的军费开销也是全国军事开销的30%),因而,修建驰道是镇守北方防线常用的方式。第三点就是边防城池常态化建设

边防城池常态化建设,也是北方边防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手段是从汉朝时期开始盛行,主要的方式方法就是通过迁移大量的人口,汇集在北方边防城池内,建立起边关城池的常态化建设。汉景帝时期推行的“实边固边”和“徙民治边”政策,不断地充实边关人口。

因而,北方边防就不仅仅只有军队,还有当地百姓,一些国家统治者更是认识到百姓领土思想的重要性,他们通过百姓这种故土思维,来引导百姓协同军队共同守城的模式,于是在汉之后,北方的边防模式就开始呈现一种城池常态化建设模式。西方边防在晋朝之后就是国家重点防范区域

西方边防压力其实一点都不低于北方,特别是在东汉末时期开始,由于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这就是使得了中原人军队,开始面临了西域周边的强敌;所有西方边防的建设开始成为了国家重点防范区域。

从晋朝开始,除了北方边防驻军,西方边防驻军,也开始呈现连连递增的态势。那么,中原王朝是如何防守西方防线呢?中原王朝首先在西域地区实施的政令,呈现开放包容的政策,就是说,在这里所实施的各项政治制度一切都按照当地来,西域都护府甚至不需要完全按照中原腹地的政治模式进行管理。

另外,西域地区还倡导拉拢周边民族联同起来,在西域形成一个大型的势力联盟,通过这种民族联盟的形式,来对地区的形成一种势力震慑;这就是西方边防的主要建设方向。

另外,西方边防拉拢诸民族的手段就是开辟通商路径(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丝绸之路,为后世王朝与西域的商业交流奠定了基础),带着西域诸国一同赚钱,让他们有钱可赚,也让他们有利益可汲取,于是乎,大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就不会打起了掠夺和战争的主意。东部防线在明朝开始就日趋严重

东部防线一般王朝是很少关注的,因为东部是一片广袤的大海;然而,从大明开始,随着船舶技术的不断发展,远洋舰艇技术也带给了中原帝国极大的忧虑,特别是东部的朝鲜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一个是半岛,一个是岛国,因而他们的船运技术就不会太差。

特别是明朝时期的中国东部倭寇之乱,倭寇凭借着战船频繁地骚扰和掠夺我国的东部领土和资源,大明王朝为了解决倭寇之乱,曾一度下令禁海,并且在沿海防线建立卫城、堡、寨、烽堠等防御工程设施和防御体系,也是耗费了极大的资金和精力,最终才勉强解决倭寇之乱。

但是从明朝开始,我国的东部边防防线就开始正式奠定;明朝最常见的就算备倭兵,备倭兵的数量也是极其庞大,一般备倭兵常常占据了大明全部军队的半数以上,人数也一直都是百万之多。

不过备倭兵的战斗力并不高,他们只能够简单地防备倭寇,却没有太强的实力,甚至把百万备倭兵调到北方防线上的话,一百万军队和10万北方游牧民族打,很可能会被游牧民族打到全军覆没。

东部防线也渐渐地开始从人防守转换成为战舰防守,这常见于清朝时期,东部防线基本上就是依靠海军舰船进行防守,由于篇幅有限,关于清朝的海上防线,本篇文章就不详细讨论,总之,清朝也是重视东部海防建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北洋水师就是一个典范(虽然由于众多原因,清朝海防建设以失败而告终)。压力不大、人数不多的南方防线

南方历来都不是中原王朝边防的重点区域,南方少数民族凝聚力太差、分散太过混乱,很难形成一个整体性威胁势力;并且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一般都是以步兵为主,很少出现骑兵,他们作战方式方法也是非常落后,人数少、军队差、指挥混乱,这就是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特点。

因此,中原王朝更多的是把南方少数民族,当成自己国家新军的练军地带,南方防线换防十分频繁,特别是在明朝,几乎每过几年,南方防线就要换上一批新兵在这里经历磨练。

清朝时期,南方缅甸政权的势力,开始有些威胁到中原王朝,不过,通过分析当时缅甸政权的势力,我们发现,他们虽然在东南亚地区一度昌盛,但是达到威胁清朝政府还远远不够,他们顶多就只能够威胁到清朝西南地区的安定。

并且,在西南地区一直存在一个真理:西南势力无强敌。面对中原正规化部队,西南势力是很难在中原王朝手里占到任何的便宜。中原王朝的以夷制夷政策

中原王朝同时最喜欢的就是搞以夷制夷政策,并且多用于东南亚地区的势力之间;中原王朝通过拉拢和扶持一些西南政权,通过他们来转移西南方向的威胁,比如在宋代,宋朝就通过扶持大理来达到转移南方军事威胁的目的,几乎南方绝大多数的威胁,都被大理给挡在外面,因此,大理也成为了大宋南方的一个屏障门户。同理,我国对南方防守的政策就是以夷制夷。

结尾

中国边防兵员的设置,一直讲究着一个用智慧和巧劲取胜的原则,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相比较其他民族的威胁,我国古代中原人家土情节十分严重,他们很少有愿意离开自己故土的想法。

并且中华民族一旦遇到强烈的侵略危机,内心层次的爱国情怀就会迸发出来,我国历史上有不少遭遇外族大规模进犯,最终还是靠着百姓的抵抗从而获取了胜利,这也是我国中原人秉性,善良勤劳,但还不至于任人宰割,一旦中原人百姓觉醒了,那么对敌人而言,将是遭遇到极大的抵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