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小国耳,名将唯羽。”这是曹魏群臣们的看法。虽然说这句话的时候,正是关羽刚死不久的时候,有点战略上藐视对手的意味,但也足以说明关羽这个名字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分量。关羽的军事才能受到刘备、曹操、孙权三个大佬的认可。刘备就不用说了,能分兵的话,基本上都是关羽领一军,荆州也留给关羽镇守;曹操对关羽诸多优待,即使知道他心向刘备也不为难;孙权捉到关羽的时候,也是犹豫了一番,后来经人提醒,曹操放掉关羽的后果(被打得差点迁都),才杀掉关羽。总的来说,关羽作为三国名将,实至名归。
按《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的记载,关羽的生平中打了两个漂亮仗,一个是在曹操麾下,冲阵斩杀颜良;另一个就是“襄樊之战”了。关羽差点攻破樊城,擒于禁,斩庞德,俘虏三万曹军,这份战绩在三国史上足够辉煌了。不过关羽在前期其实还有一个战绩,但不是主将,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而且也容易被人忽视,但仍然能体现出关羽高超的军事素养。那就是周瑜攻打南郡时,关羽负责的断绝北道的军事行动。
战争背景
“赤壁之战”失败之后,曹操不仅南下灭江东无望,连到手的荆州都不保了。但是荆州的一部分还握在自己的手里,其中就有战略价值非常之高的江陵(南郡治所)。
江陵向西可以入蜀,向东可以威逼扬州,对于曹操来说,还可以拱卫襄阳、南阳。
事实上,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出的“跨有荆、益”的战略,首要条件就是拿到江陵;而刘备也正是从孙权那里借到南郡后,才一飞冲天的。
针对江陵,曹操布置了一系列的防备。
首先曹仁和徐晃守卫江陵;满宠守卫江陵以北的当阳;乐进防守当阳以北的襄阳。
除此以外,在汝南还有李通的部队。层层防御,阵容豪华,对孙刘两家的进攻严阵以待。
而南郡也是孙刘两家必须要拿下的地盘。
其实对于刘备来说,南郡肯定是一块肥肉,但奈何实力不济,只能先把目光投向“荆南四郡”——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先有一块根据地才是上策。江东集团则是一定要拿下南郡的。在防守方面,
南郡在曹操手上,对扬州来说如骨鲠在喉,顺流直下威胁巨大。
后来孙权偷袭关羽,也是这方面的原因;在进攻上,
无论是入蜀消灭刘璋,实现天下二分,还是北上伐曹,江陵都是突破口。
江东集团既有实力,也有需求,攻打江陵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断绝北道
周瑜攻打江陵的正面战场暂且不表,我们主要来说说刘备集团的作用。打南郡的主力肯定是江东集团了,肉也应该给江东集团吃。但刘备方也不好一点力也不出。毕竟两家是盟友,而且出的力越多,话语权也越多,说不定还能喝口汤(后来直接把肉吃了)。
刘备跟周瑜建议,江陵不好打,应该一正一奇。我把张飞外带一千士兵借给你,然后你借我两千士兵,我直接借助水路绕到江陵后方,以示截断后路。曹仁一害怕,就弃城而走了。
周瑜琢磨着,这个计划可能可行,就同意了。张飞在正面战场上大概有一定的作用;刘备可能真的绕过去了,但感觉没有什么搞头,就回头南下取“荆南四郡”了(或许压根就没去?小编觉得不太可能,刘备是茅房拉屎脸朝外的人,不应该做这么不要脸的事);
但是刘备集团还有一个大将在江陵的后方活动,阻截可能由当阳、襄阳、汝南方向的援军,这个人就是关羽。
相关记载
关于关羽帮助周瑜绝北道的事情,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是一个字也没有(小编感到很奇怪,可能规模不大,战绩不多的缘故吧),相关记载大都在《三国志·魏书》中。小编下面就来为大家排列一下。
《李通传》:“(刘备)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
《徐晃传》:“(徐晃)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
以上两条史料基本可以确定是在关羽绝北道时发生的。还有两条记载存在争议,小编也列出来。
《乐进传》:“(乐进)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
《文聘传》:“(文聘)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
乐进、文聘和关羽交战的位置在江陵和襄阳之间,可能是在绝北道的时候发生的。但在刘备入蜀之后,乐进和关羽还有一次战斗——“青泥之战”。
这两条记载也有可能是在“青泥之战”时发生的。
不管怎么说,关羽能够在江陵的徐晃、当阳的满宠两个方向的合击下屹立不倒,足以证明关羽的军事能力,以及绝北道的作用。等到汝南的李通来支援江陵时,曹仁已经撤退。李通亲自下马毁坏关羽营地的防御工事,一边冲杀一边前进,与曹仁汇合。此时江陵已经被孙刘联军拿下,关羽的任务结束。
小结
关于对南郡的争夺,周瑜的正面战场作用肯定是最大的。但关羽绝北道,阻止来自北方的援军,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人认为,关羽在江陵后方进行的活动就是小规模的骚扰,而且借助水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但从关羽在营地设下鹿角的记载来看,显然不是这样。同时关羽能够抵挡徐晃和满宠两面夹击,也证明了关羽的实力。所以说曹魏诸将群臣这么重视关羽,是有道理的,是关羽自己打出来的威风。
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