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水瓦、木挑梁、石板院、黄泥墙……在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随处可见太行山特色民居。一辆辆旅游大巴缓缓驶来。8年的时间,骆驼湾村发生了巨变,乡亲们不但脱了贫,村子里更搞起了旅游,成为京津冀地区的打卡地。
“闺女、儿子都回来了,给我也安排工作了,一个月两千多块钱,你看我多幸福,不愁吃了,也不愁花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好。”72岁的顾宝青热情地向游客介绍着家乡的变化。
骆驼湾村位于太行山深处,是太行山区的深度贫困村,平均海拔1500米,土地贫瘠,交通不便。顾宝青的家庭同样忍受着贫困,种些玉米和土豆,年收入不到2000元。“山高沟深龙泉关,石头缝缝里难挣钱”的山歌传唱了一代又一代。
2012年,脱贫攻坚的动员令从这里发出,小山村也找到了致富路。骆驼湾村天蓝水绿,空气质量非常好,可产出优质香菇;骆驼湾村夏天最高气温也低于30摄氏度,是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于是,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山下发展食用菌种植、山上种植新型果树的产业脱贫思路,就此确定。
发展乡村旅游,顾宝青家的老房子被命名为“一号院”,每年租金就有5万元。同时,顾宝青还在村里做保洁,每月的打工收入还有2000多元。
骆驼湾旅游项目负责人刘荣祥介绍说,2019年5月,由阜平县阜裕公司与骆驼湾村联合打造的民宿旅游项目正式运营,“项目由阜裕公司统一经营,村里占一定的股份。公司以每年每平方米100元的价格租赁村民的房屋,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和经营,村民不仅可以获得打工机会,还可以参与企业分红。”目前,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餐饮、住宿、小吃作坊、会议室、娱乐休闲等20多种业态。
她对记者说,顾家台村和骆驼湾村两个村91户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参与经营、务工获得薪金等方式,每年户均增收25200元。目前两村旅游从业人员达127人,其中包括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0人。2019年,骆驼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20元,顾家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109元。
熟悉的村民看到顾宝青也会开玩笑说,“你看着比8年前还年轻呢!”顾宝青听后更加高兴,饱经风霜的脸上笑出了褶子,“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说起村里的变化,顾宝青更是滔滔不绝,“过去村里全是一米多宽的小窄道,高低不平,七扭八歪,猪圈、鸡窝、厕所气味呛鼻,你再看看现在,不仅村里干净整洁,各家各户也弄得跟小花园似的。”
太行山村的美丽蝶变,同样吸引着在外打工的家乡人。任二红是村里返乡创业青年,20岁就到北京打工,在北京他开着两家暖气店。2015年,任二红回到了骆驼湾村,依靠政府补贴、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建起了400平方米的房屋,开起了农家乐。这两年,任二红把农家乐出租。他自己腾出手来,开了超市。“忙的时候,从早上九点多开始,一直忙到下午四点多,我和我媳妇两人一天下来什么也没顾上吃。”任二红站在收银台前,高兴地对记者说。
一辆辆旅游大巴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骆驼湾村。携程保定公司资深导游耿艳冬已在旅游行业工作11年,10月份他就带了3个百人的旅游团到骆驼湾参观游览。他笑着对记者说,这几年每次来骆驼湾都有新变化,优美的风景、便捷的道路、周到的服务,来骆驼湾村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他说:“大家来到这里,看到了老百姓的精气神和贫困村的变化,更能体会到‘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句话的真谛。”
骆驼湾村是阜平县乃至保定市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保定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的主题便是展示脱贫攻坚成果。保定市重点推出“北太行休闲度假区”,包括晋察冀边区纪念馆、骆驼湾顾家台乡村旅游、天生桥景区等旅游项目。保定市3A以上景区可带动周边百余个贫困村,“旅游+扶贫”可辐射带动贫困人口9.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