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持续写作515天,是朋友圈赋予我的能量

2020-11-01新闻11

重新定义朋友圈

我的微信通讯录里光是置顶的重要联系人和重要群就已经30多个,霸屏三面,假如有某一位微信好友发消息来,也会被挡在第四屏,我第一时间基本接收不到,甚至很有可能看不到,除非我专门向下划屏。

以前,看到未读消息有红点提示,会全部点开读一遍,以免遗漏重要信息和通知,现在一打开手机,每一颗红星都意味着动辄几百条未读信息,家人群、同学群、学习群、好友群、物业群、工作群、业务群、商圈群、广告群……名目众多。

渐渐发现,即便筛选着爬楼也要用一两个小时,即便去爬楼,结果也是白白浪费时间,没有几条有价值的信息。就像是寻美食餐厅很久,最终还是没吃到如意可口的饭菜。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相同的情况和相同的感受,时间久了,随着微信消息变得日益繁、杂、乱后,也因此减少了对微信的依赖,很长一段时间不发朋友圈也不看朋友圈。

然而,从今年年初起,对朋友圈的喜爱程度陡然上升。因为我找到了它的新用法,从此朋友圈便成了我私有的无限存量的云笔记本,免费存,无限空间,永不遗失,还有时间戳。

存照片比云盘效果更好,不想公开的内容还可以设置为“仅自己看”,把每天的生活照传上去,永久保存,积以时日,那就是一本最珍贵的时光相册。朋友圈给我的能量

随着加入007不出局写作社群以来,我至少每周发一次朋友圈动态,也能顺便看到朋友的发圈动态。

他们绝大多数都是007战友和坚持写作输出的各行精英,而且每一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每一天都有人在一件事情上坚持打卡,跑步、早起、英语、感恩、读书、演讲、绘画……各种励志的坚持。

有这些厉害的战友在前,我一定也会慢慢跟上。

昨天想了解下居住在美国的孩子,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我特意仔细看了在美国定居的007战友张娟的朋友圈。

首先我看到了一个幸福美满的五口之家,朋友圈都是真实的生活动态,有孩子的演出活动、家人旅游、全家人的公益活动、才艺练习等,充分展示了三个女儿的可爱与优秀。

女孩儿们跳舞、绘画、书法兼具一身,尤其是孩子自己发挥表演的印度妈妈和美国妈妈接到老师来电时的不同反应,幽默有趣,让我从细微处感觉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

在战友张娟和孩子们身上,我丝毫感受不到作业压力,有的是轻松快乐的成长氛围。我还看到10月24日那天,因为下雨网络信号不好,老师把课程也因此取消了,我想,这应该不是不履职尽责,而是在追求质量,因为形式上的数量和完成情况最终是不可靠的。

同时,摆在面前一个问题。作为教育研究者,我如何做到在缺少优厚条件,缺少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面对资源差距如何做

我打小在泥巴坑里长大,欣赏过大自然最为素雅的淡妆,白杨、麦田、河流、山岭;也感受过大自然的吝啬与冷峻。

烈日下,麦田里那即将成熟的麦芒是那么尖锐锋利,为了让麦粒儿的浆更饱满,我们需要弯腰去拔除那些柔韧顽强的野草,被麦芒刺伤的脖子和胳膊,被汗水浸湿后,总会火辣辣地疼上好几天。

即便付出汗水也未必能换来大自然的慷慨,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就会把一年的辛苦连同即将收获的果实无情地肆虐一通。

正因为如此,吃苦耐劳的父母节衣缩食,用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通过学习,过上了旱涝保收的生活。

这是父母为我们做的努力。

当我们自己成为父母,优生优育的子女起点变高,独生子如众星捧月似的闪耀,起跑线也从过去的中高考提前到幼小衔接,竞争十分激烈。

面对这样的时代和生存法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又能为孩子做哪些努力呢?首先,要培养孩子的专长和兴趣,绘画、弹琴、舞蹈、编程、篮球等多种兴趣才艺班,至少学一样,当专注去学一样技艺时,通过手、眼、脑的协同会刺激大脑神经元,有利于形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孩子有才艺成绩好也是不够的,父母要注重精神引导,在精神上同步关心、勉励、舒压;

懂得关心也是不够的,还要给孩子一个保持实力的武器,那就是心态——百折不挠的强大内心;

内外实力兼具也还是不够的,最后需要展示实力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人人都要靠自己争取,靠什么争取来呢?在没有背景只有背影,靠不了父母靠分母的情况下,我们靠的是不惧困难解决问题的思维;靠的是人情练达,处世圆融的坚韧;靠的是以妙语为矛,以皮厚为盾的心智。

这些能力从何而来,从孩子平日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每日三省吾身中习来,从父母自身修养,不断成长的榜样中来,从朋友圈中能量饱满的人身上学来。

面对资源差距,父母能做的就是始终和孩子一同成长,活到老学到老。

@镜子里的育儿念 以孩子为镜的二宝妈,80后,研究教育16年,写作+育儿创作者/自由撰稿人/,既柔情又有力量的女汉子,未来的路很长,育儿路上,我们一起走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