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恩仇的《残水浒》(中)
上文分析了《残水浒》给黑旋风李逵安排的结局,本节继续讲述另一位主要人物--小李广花荣。
原著中的花荣性格豪爽细腻,智勇双全,其武艺虽不如“五虎将”,却凭借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出尽风头;对宋江无比忠诚,屡次化解危机,最后在蓼儿洼上吊也不负“忠义”之名;更兼着“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乍臂”的英武不凡,是一个颇有读者缘的人物。
唯一抹不开的是秦明上山的经过,这场阴谋的主使人是假仁假义的宋江,主谋是一肚子坏水的吴用,花荣充其量只是个从犯,还为此搭上了自家妹子,本以为皆大欢喜,在《残水浒》中却成了悲剧的根源。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宋江派人假扮秦明军马在青州城外杀人放火,不明就里的慕容知府屠杀了其一家老小,秦明走投无路而投靠梁山,宋江保媒将花荣亲妹许配之。
话说秦明上山一晃五年,期间安分守己,打仗亦出力颇多,花荣本以为前尘往事早已揭过,直至某次偶遇时收到了一份请柬:花荣看时,上面写道:“谨于元月廿三日,寒族遇难五周年之期,发哀追荐,洁具杯酌,恭邀同情。”下款是:“待罪秦明率子太平载拜。”
五年过去了,原来妹夫对当年的惨痛依旧念念不忘,花荣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毕竟心里有愧,他只好敷衍说你连儿子都有了,告诉一下族人也是应该的,不料秦明却冷冰冰地回了一句“多承令妹”,弦外之音不言而喻。
花荣连忙跑去找吴用,二人商议良久无果。
山寨第七号人物的面子还是要给的,祭祀之日大小头领齐聚一堂,秦明起初只是嚎啕大哭,等宋江吴用行礼才却捧出亲自撰写的祭文并大声诵读。文字粗俗而沉痛,“还有几句刺人的话头,夹在里面”,宋江明知是指桑骂槐,却只能忍气吞声,连饭都没吃就走了,后面送来的酒菜也不敢享用(怕下毒)。
花荣当时没有在场,因为他病了,话说当日别过吴用之后再次路过秦明家门口时,他“心神一悚,脚步一凝”,听到一阵杂乱,敢情是妹夫两口子在吵架。再听时,秦明正在大叫大骂道:“你那天杀的哥哥,为救姓宋的一命,无端害我一家,你还开口亲眷,闭口亲眷呢?你自己不知道,他把他亲妹子做了无耻东西,美人计的物品,我自明白得很。你想我一家上下十几口,你一个人能抵几条性命?”
严格来说,意难平却心无力的秦明只是在恶心人,此等泼妇把式的效果必然会因人而异,宋江吴用自然是一笑而过,因为他们的脸皮都足够厚,花荣却没这份涵养,“美人计”三个字在他心头狠狠戳了一刀,回去之后便一病不起。
话说秦明家的祭祀年年都有,但都是小范围的,唯独这次广发请柬,应该是受了扈三娘手刃李逵事迹的鼓舞,想找回一下自我,却没这份勇气。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花荣并非主谋,其妹更是无辜,号称“霹雳火”的秦明却不敢跟宋江当面翻脸,只好挤兑花荣兄妹。
这也不奇怪,倘若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当年就该找宋江拼命而非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投奔梁山了。
在神医安道全的治疗下花荣逐渐好转,可惜数日之后妹子被秦明欺负得“归宁”回到了哥哥家,一场梨花带雨的哭诉将刚刚缓过劲来的花荣又打回了原形,自此再无消息,直至某日喽罗报告其病重身死的消息。
宋江倒是哭得很伤心,只可惜花荣英雄一世,结局竟如此窝囊,令人扼腕叹息,但笔者依旧认为这是个合理的结局,也是宿命的安排,因为他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
话说梁山上下军官出身的头领有二三十个,其归降多源自兵败之后的宋氏三件套(松绑压惊、许诺招安、寨主让贤),唯独花荣是多年的脑can粉,早在发配之际就多次写信邀请宋江前往清风寨小住,后来更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大家都知道及时雨的名声来自于小恩小惠的撒币行为,故而对于市井阶层(如武松、李逵)和戴宗、施恩为代表的小吏有致命的吸引力,却也只能到此为止。而宋代武将地位虽然不高,却也是有品级的朝廷命官,远胜过编制之外的“吏”,军官们也并非不崇拜及时雨式的“义气”,而是二者本该断无相交的可能。
所以,上至关胜、呼延灼等军区司令,下至营级军官鲁智深和林冲都不曾听过这号人物,更不会对一个不入流的小吏五体投地,唯独清风寨武知寨花荣一开始就主动放弃了公务员身份。
当然,屁股不决定脑袋毕竟只代表个人,只能算是错误的根源而非本身。
话说以梁山的手段,拿下一个有勇无谋的秦明可谓易如反掌,想收为己用也可以理解,“义释”或说降都行,实在不行拖出去砍了依旧不影响大局,唯独不该将秦家上下十几口人的性命当做策反的工具,将性如烈火的秦明当成任人揉捏的面团。
▲卢俊义表示我也想杀人
宋江是虚伪而不择手段的,花荣却坚信“呼保义”的金字招牌没有压不弯的膝盖,还试图将自己的甘之若饴“惠及”到他人身上,将秦明的迫不得已视作理所当然,甚至不惜以亲妹妹的终生幸福为筹码果断压上,殊不知“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竟成为了一场经典的“我是为你好”的反面教材。
仔细想来,花荣在原著和《残水浒》的结局都源自对宋江的过度崇拜,前者是不知所以的枉死,后者则亡于看透本质之后的愧疚,他应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