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的扶贫故事】“两村书记”的扶贫不了情
开栏语
扶贫路风雨无阻,脱贫路迎接小康。2020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
为了弘扬正能量、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的优良工作作风、精神,根据贵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的《贵州省“脱贫攻坚故事”征集整理记录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新闻记者、扶贫干部、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高校师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等六支队伍的作用,从10月31日起,大方县融媒体中心推出:“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系列报道,为您讲述和分享扶贫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传播我县的扶贫故事和脱贫故事。
今天推出第一期,驻大方县理化乡大塘村第一书记陈方兴和他的扶贫故事。
“在陈书记的动员下,我家今年扩大了辣椒种植规模,种植面积达30亩,有他们的细心指导,加上自己多年的种植经验,今年辣椒收入还不错,这回我家三个大学生的费用都不愁了。”9月21日,笔者在大方县理化乡大塘村看到,驻村第一书记陈方兴拿着笔和本子,在帮贫困户转型为辣椒种植大户的余昌贵算收入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8年3月和8月先后任偏坡村、大塘村第一书记以来,陈方兴想方设法让村民脱贫致富,始终倾力对两村开展扶贫,与两村村民结下了解不开的情、断不了的爱,被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为“两村书记”。他说:“自己要对得起‘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所肩护的责任,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只有乡亲们腰包鼓了、生活好了,自己才踏实安心。”
扶贫脱贫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愿望的达成。陈方兴作为中共大方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干部,在派驻任村第一书记时,正是大方县各级党员干部投身到脱贫攻坚全面冲刺“啃硬骨头”的时候,自己的村想要如期脱贫并非易事。但他迅速投入工作,时刻牢记宗旨,把精准扶贫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和资金。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2018年6月,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偏坡村沙坡组杜世祥户长期住在土胚房内,但因儿子外出务工开轿车回家,村委便按照“家庭成员中有3万元以上的轿车”规定未将其纳入精准扶贫系统,杜世祥与村委一度争执不休。陈方兴经实地走访调查,请交管部门查询,证实其子开的车为租赁公司的车,于是按识别程序将其识别进系统并申报解决住房安全问题。
扶贫路上不落一户、不丢一人。2018年8月,在补短板过程中,陈方兴发现大塘村水井组连户路硬化的尽头是一户危房。“路的尽头是危房,修去有何意义?”他便请县住建部门前来鉴定,经鉴定其为一级危房,于是为房主申报危房改造指标进行改造。“我又认不得人,要不是陈书记请人来帮我鉴定,我现在都还住在那烂房子里面。”72岁的杨选华老人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扶贫更要扶智。陈方兴任偏坡村第一书记时,了解到村小无图书室,与他的老同学罗媛达成共识,便利用闲置的原村委办公场地开始建设“云上摇篮”心灵图书馆。“历时5个月,先后陆续有18位爱心人士参与设计和建设,投资24.5万元,现有图书1.2万册,开始捐赠图书的26位爱心人士和1所广州学校至今仍在定期捐书,陈书记的爱心接力一直在延续。”偏坡小学校长郭焕伦说。
扶贫工作是“授之以渔”的过程,而“授之以渔”并非一蹴而就。2018年9月,大塘村冲头组贫困户杨文发养猪因病一连死去十余头准备放弃养猪时,陈方兴“三顾猪圈”反复地做思想工作,帮助解决特惠贷5万,让他继续发展养猪产业。“经过陈书记的精细指导,我去年规模最大时达100余头,卖出猪仔70余头、大猪30余头,赚了30多万,现在圈里还有小猪30多头、大猪20多头。”杨文发说。
在扶贫工作中,陈方兴始终牢记“精准”二字,用好精准这把“钥匙”,提高扶贫的“精准度”。为了鼓励村民创业,他不停地在村与县之间来回奔走,帮助跑项目、落地块、找资金;为了解决整体脱贫问题,他精准施策,带领村民积极发展猕猴桃、烤烟、蜂糖李、辣椒等产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使群众稳定脱贫、长效脱贫;为了提升脱贫形象,他带头率先在全县推行“道德超市”,群众内生动力全面激发,村庄文明形象全面提升。
因为不忍看着父老乡亲生计艰难,因为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执着坚守,陈方兴一直怀有帮助村民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正是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动下,他不怕贫困、不怕艰难,自2018年3月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先后帮助偏坡村、大塘村协调帮扶资金30余万元,全面落实“五个一批”,做到户户有增收门路,使两村顺利脱贫出列,和全县其他村一道奔向全面小康。
作 者:吴贵荣
编 辑:郑春华
编 审: 范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