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人到中年,与人交往的最好状态是两字

2020-10-31新闻14

人在小时候完全凭自己的意愿选择身边的群体,所接触的人以舒服为导向,让自己舒服就亲近,让自己难受则远离,这是最原始的与人交往法则。

只不过后来随着所谓的“人往高处走”这样的处世之道,逐渐把最初的人生观、世界观颠覆,变成了以利益最大化的牵引,即便违心,也会努力说服自己接受新的环境、新的相处模式。

人的经历是一个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最初被世俗卷入洪流,被人情世故挟裹,后来逐渐有了抗争和反击的能力,这就是人生的中年。

经过半生浮沉,终于进入了可以自己做主的阶段,却又迫不及待的返璞归真,回到最初的样子,就好像返老还童,向往自由自在的心理变得无可阻挡。

时常感到心身疲惫的中年渴望不再受束缚,进入中年后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只想维持简单的关系,最好以舒服为主,不累的相处,才是内心最渴望的方式。

貌似进入大彻大悟的中年人,之所以选择简单的关系,是因为半生的亲身体验,明白了这些关系的意义所在。

人到中年,与人交往的最好状态是两字——舒服。

PART1、好的人际关系,不需用力维护

很多年前歌手孙楠唱过一首歌叫《不见不散》,里面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是你的想跑也跑不了,不是你的想得也得不到。”

听起来很像现在说的“佛系”,但其实有点年纪,尤其是到了中年的人都知道,人情世故,的确如此,很多关系顺其自然就好,不必费心,无论是爱情友情,都是这样,用力维护的往往容易失去,太过用力更会适得其反,反而不需用力维护的,才是最坚固的感情。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许多老朋友可能一年到头从不联系,有的甚至几年都不联系,但只要见面,不会显得生疏,也不会心存隔阂,大家还是能肝胆相照,赤诚以待。

相反,那些费劲心力,每天都要打电话问候、节日都要刻意祝福、每一个聚会都要倍加珍惜的,才是真的脆弱,可能只要不联系,就会杳无音信,再无交集。

经过半生的苦苦维系,中年后的人都会看到,有的关系尽管苦心经营,但不见得有用,因为需要用力去维护的关系,患得患失,关键时刻都是无法指望的。

既然费了那么多心血去经营,到头来都百无一用,又何必强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呢?

PART2、用力维系的关系,早晚会垮掉

很多人喜欢说自己没有朋友,因为在他的内心,更明白人与人相互之间不过是利益的取舍,就像那些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所说的:“在商言商,大家都只是利益的关系,千万不要和友情混为一谈。”

在各种社交关系、感情倾向中,往往需要一个缓冲和一个中间值,这可能包含合作关系的利益依存,也有一定的“日久生情”,并非通常所说的“公事公办”那么简单。

但这种关系都是需要频繁的互动、共同利益的牵扯而被左右的,只要没有合作的共识、没有利益的共同期许,就会陌如路人,这就是人生很多时候需要用力维系的关系,因为和自身的发展紧密相连,即使想抗拒,也无法真正排除。

但自然发展规律从来都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般好”,任何利益都存在着冲突,用力维系的关系,早晚都会垮掉,用新的关系,取代旧的关系。

PART3、人到中年,与人交往,舒服是关键

由陈宝国等人主演的电视剧《老中医》,就将人情世故、社会关系演绎得非常真切。陈宝国饰演的翁海泉是一个医术高超的中医,在行医途中突然病倒,被路上老沙头所救,二人遂成为知己。

以翁海泉的名望,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医术医德位居上海名流,但生性坦荡的翁海泉反而拒绝了许多达官显贵的接触,只和老沙头这样心无城府的人相交,体现了自己与人交往,以舒服为主的做人品格。

如果每一个到了中年的人,都能真正做到与人交往,以舒服为出发点,那的确会省去许多烦恼。

结语:

任何选择,忠于自己的内心意愿,不违背内心,是最自然的事,除非为了某种目的和巨大利益,通常而言,人都会遵从自己的内心意愿,以舒服为主。

如果人生在世,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以顺其自然、不违背内心为主,可能人会活得很轻松,摒弃活得是否精彩、是否有价值、是否算成功,遵从自己的内心,中年人的交往就会简单得多。

#人生哲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