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到了末期,内部有宦官专权,外部有藩镇割据,唐朝各地已经是遍地烽烟,国家已经行将灭亡了。但在这个人心离散的时候,远在长安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将领,他趁吐蕃内乱之际,一举攻占沙州,并遣使向唐朝报捷。在随后的几年中,他逐步收复了唐朝西北地区原有的十州之地,并派遣使者奉上西北地区十一州地图,唐宣宗李忱非常高兴,命令该十一州建立节度使。由于当时这十一州地区并未与唐朝当时的控制区域直接相连,唐宣宗被其忠义所感动,将其所控制的藩镇称之为归义军。统领这片土地的人是发动起义沙州的豪族张议潮,而他也是当时日暮西山的大唐王朝在西北的孤忠。
上图为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雕像
自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在河西地区的土地被吐蕃蚕食殆尽,至建中二年,坚守多年的沙州也被攻陷,至此,唐朝的整个河西地区全部沦亡,河西人民惨遭吐蕃奴役,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日日夜夜思归唐朝。
张议潮,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甘肃敦煌人,出身于敦煌的豪族。时值吐蕃灾荒连年,死人无数。张议潮经过周密的准备,于大中二年率众在沙州发动了起义,并击溃了吐蕃,占领了整个沙州地区。张议潮随即向当时的唐廷派去使者,通报沙州光复的消息,在随后的几年中,张议潮又率军收复了甘,肃等共十一个州。
安史之乱时的唐朝
大中五年八月,张议潮遣使第二次去往长安,十一月,唐朝正式成立了归义军节度使一职,并命令张议潮担任此职。随后,张议潮开始整军备战,向占据河西走廊的吐蕃所占据的最后一个重镇凉州发起攻击,并于咸通二年克复凉州城。咸通四年,朝廷命令张议潮兼领凉州节度使。至此,归义军达到了其历史的全盛时期。但随后,张议潮在咸通八年离开沙州,前往长安,随后于咸通十三年病死在长安。随后,归义军陷入了数年的内乱之中。
吐蕃占据河西走廊
张议潮死后,张议潮的侄子张淮深大体上还能保持相对安定的局面。但到后来,西州回鹘攻克了其所下辖的伊州地区,张淮深的实力和威望开始大幅下降。他死后,整个归义军陷入了内乱之中张淮深之子张淮鼎密谋杀掉了张淮深,但他随后又被张议潮的女婿索勋杀掉,可是这个索勋也在两年后被张议潮之孙张承奉杀掉。但在此时,境内的少数民族开始逐渐脱离了归义军的控制,地盘开始大面积的缩小,十几所管辖的地方也仅剩瓜沙二州了。张承奉时期,改归义军为西汉金山国,自称白衣天子,但却再后来被甘州回鹘打得丢盔弃甲,使得张承奉不得不被迫认回鹘可汗为父,成为甘州回鹘政权的附庸,其实力已经大为削弱。
吐蕃吞并安西都护府
后来,沙州另一大豪族的曹议金见到张承奉如此丧失民心,便趁机取代了张承奉,恢复了归义军的名号,自封为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和他的后代们吸取了张承奉失败的教训,努力的改善和周围少数政权的关系,并且通过联姻设法与甘州回鹘,西州回鹘等部落建立了相对平等关系,并积极恢复与中原王朝的同属关系,接受中原王朝的封号,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利用唐王朝的在各民族心目中的声威,以求得在西北少数民族中取得正统地位,对内则继续吸收瓜沙二州地区的名门望族参与政治,扩大其政治基础。使得瓜沙二州地区的经济和民族关系得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他们不但得到了中原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承认,也得到了境内的军队和民众的支持。曹氏归义军历经七代,但到最后也陷入了内乱和战争归义军政权最终被西夏的李元昊所灭。
归义军政权是在唐末吐蕃奴役汉人而引起的一次正义的反抗,他们身为汉人,心向唐王朝,但怎奈唐王朝已是日暮西山,无暇西顾,国内矛盾激化,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又生活在复杂的民族关系之中,处境可谓十分的困难。归义军的建立,不但证明了他们对唐王朝的忠诚,也表现出了他们所处环境和地位的尴尬。他们扎根于唐朝西北方向的大漠地区,就像一颗坚韧的小草,远离中原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
上图为西夏党项族首领李元昊雕像
但他们依旧十分弱小,境内的少数民族也依旧离心离德,直到北宋时期,归义军最终被西夏李元昊所灭,可以说是固势之必然,而这也正是归义军政权的悲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