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不吐不快,给即将上市的京东健康挤挤“泡沫”

2020-10-31新闻17

一年一度的“双11大战”在即,今年更是京东健康的大年。这家2019年5月才正式宣布脱离京东集团独立运营的“新兵”,一年后的9月27日披露了招股书,10月29日又在成都召开了2020京东健康合作伙伴大会,宣布品牌全新升级,同时启动11.11总裁价到决战王牌2.0,正式投入双11大战。

医疗健康行业,尤其是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目前还是个看不到天花板的行业,着实引人遐思。京东健康所憧憬的,也许正是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激发的医疗健康市场大生意。

但京东健康真的像它对外展现得那样光鲜亮丽吗?耐心对京东健康的公开信息,尤其是招股书披露一项项来“挤泡沫”,不禁会有几个疑问不吐不快。

“中国最大”是怎么算出来的?

京东健康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两大部分:商品收入和服务收入。其中,商品收入是指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服务收入则包括向第三方商家收取佣金和平台使用费,以及向供应商和第三方商家收取广告服务费等。

在10月29日的大会上,京东健康再次强调,自2019年5月正式宣布脱离京东集团独立运营,短短一年多时间,京东健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也是在线最大的零售药房。

这个“全国做大”怎么算出来的?在京东健康招股书中可以找到答案——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健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但这个按收入计,而不是按照交易额(GMV)计算的口径,不禁让人疑惑。

事实上,如上所述,京东健康的总收入,不仅包含产品销售、集采佣金、还将第三方平台佣金、广告服务(京东平台的健康类目广告费)等也加了进去。服务收入也没有拆分披露佣金、广告及其他服务的具体情况。换句话来说,京东健康是否有可能通过统计口径的改变,把很多不属于自己的收入归属了自己?并且,京东健康招股书也没有披露交易额(GMV)的情况。

要知道,2019年中,京东健康宣布整体已经实现盈利,成为罕有的已实现盈利的行业巨头。同比来看,很多比京东健康先行一步的头部公司,比如平安好医生还处在持续亏损之中,阿里健康也才刚刚实现扭亏为盈。

“医+药”闭环在哪里?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收入规模庞大,支撑京东健康绝大部分收入来源其实来自于“卖药”。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来自医药和健康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9.07亿元、72.55亿元以及94.35亿元,占比超过总收入的87%。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0年国内药品零售额(不包括非药健康产品零售)是1.7万亿元,同比增速5%(药品零售年增速预计是大健康细分市场里最低的),2025年预测值是2.4万亿,其中在线零售的占比有望首次突破20%,达到2480亿。

按照京东健康2019年数据估算,其在国内药品零售市场的份额尚不到1%。同时考虑到这个业务的低增速、低毛利率以及处方药外流政策实施过程等综合因素,靠“卖药”并不能支撑起京东健康布局的大健康蓝图所应达到的企业估值水平。

一家健康平台要打造“医+药”的闭环,互联网医疗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在线问诊等服务,和很多人的生活更加紧密相关,这部分业务必不可少。辛利军在10月29日的大会上介绍,目前京东健康的年活跃用户达到7250万,平台入驻医生超过6.5万名。

对比来看,平安好医生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其平台注册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46亿,月活用户数量就已经超过6730万人,是互联网医疗流量入口的头部平台。今年9月,平安好医生又宣布推出新的子品牌“平安医家”,或有对标京东健康“京东家医”之意,从家庭领域切分医疗服务蛋糕的意图十分明显。

总体来看,在“医+药”的闭环方面,京东健康或许还欠缺更大的想象力。

临上市之前还依靠京东集团输血?

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和阿里健康的一个共性是,都与各自母体保持着紧密的关联交易,后续的独立性越强,对其提升估值,解决医疗深层次矛盾的机会越大。如果对比三家,京东健康对母体的依赖却是最严重的。

京东健康的最大供货商及最大客户均是京东集团(分别占采购总额不到16%及总收入6.5%)。而且,从招股书可以看出,未来3年,京东集团向京东健康支付的交易金额上限逐年上升,从2020年的7.2亿将提高到2022年的12.5亿。短期来看,京东健康仍然离不开母公司的输血。

继续拆分招股书,京东健康在物流、仓储和管理者开支这些方面的费用,有超过80%是支付给京东集团,由京东集团来履行运营管理,与母公司的界限模糊。不妨做个假设,有可能京东健康在上市前,按较低价格支付费用给京东集团从而增厚了利润;而在上市之后,支付给京东集团的费用提高了,盈利能力降低了,会否使投资者受损?毕竟,上述成本中,仅物流费用每年就在10个亿以上,浮动三五个百分点也是一笔巨额资金了。另外,关于平台佣金分成,招股书中也并没有披露京东健康与京东集团分成的具体比例。

虽然京东健康所处的这个赛道本身足够好,增速也够快,估值高可以理解,但缺乏独立性的京东健康,其业绩泡沫,只要细细来挤,还是有的。

未来空间有多大?

自称“全国最大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但是在互联网医疗业务方面,京东健康和国内一些头部平台相比,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京东健康收入增速正在减缓。疫情虽然短期加速了京东健康的营收增速,但疫情前京东健康的营收增速已经呈现出从48%到30%递减。

另一方面,京东健康虽然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似乎都不弱于竞争对手,它像是平安好医生和阿里健康的结合体,但和这二者相比,京东健康明显缺少对外技术输出能力,也就是为行业赋能的能力。

未来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领导者,应该是一家能够借助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改善和缓解医疗行业顽症——医生供给不足问题的公司,让AI医生成为真人医生的“缓存”,把大部分容易诊断和治疗的常见病挡在AI层面,这样真正需要仔细诊断的病人也能够获得更多的诊疗时间。而目前的京东健康,更多还是以卖药为主,虽然药也是个大市场,但总归离一家行业头部企业的目标远了一些。

最后说一说展望吧,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是一件需要各方参与、长期耕耘才能完成的大事,希望京东健康在内的各家能够稳稳地走好自己的路,让我们更早地看见未来。

#IT新经济#京东#泡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