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百万亲家”

2020-10-31新闻13

10月28日,普自宽(右)和普老三(左)一起检查卧式密集式烤房的设备是否完好。(邓楚瑜摄)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镇上普租村委会新龙潭村,44岁的普自宽和45岁的普老三是儿女亲家。“我俩从穿开裆裤的时候就认识了。”普自宽笑言。

在新龙潭村,普自宽和普老三的人生轨迹基本相同:童年时饿过肚子、一起割过马草,少年时因家庭条件差而早早辍学,成年后开始种植烤烟慢慢摆脱了贫困,子女长大后日子越过越好。

曾经的新龙潭村有多穷?“烟站当时分配我到新龙潭村宣传烤烟种植政策,那时村里的住房基本都是清一色的石头墙泥坯顶的房子,见不到一间砖瓦房。”异龙镇烟农合作社负责人李官华多年前是当地烟草部门聘请的技术员,对当时的情况印象深刻。

如今,从新龙潭村开车到石屏县城不过40多分钟,然而谁能想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新龙潭村仅有一条宽不过1米、只够骡马通过的泥巴路与外界联通,到县城赶集需背着干粮、驮着马料走5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去到。

新龙潭村是典型的彝族聚居村,这里的贫困让当地烟草部门很是牵挂。1992年,在对当地气候、土壤等因素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当地烟草部门作出了论断:这里适合种植烤烟。随后,安排技术员驻村,手把手地向乡亲们传授烤烟种植、管理、烘烤、分级技术。

在技术员的悉心指导下,普自宽一家当年的种烟收入达到了600多元。在当时,这些钱足够一个5口之家一年的生活开销。看到普自宽等乡亲们种植烤烟有搞头,1995年,普老三家一口气种植了10亩烤烟,当年便从落后户变成了万元户。

2000年前后,普自宽和普老三先后成了家。依靠种植烤烟带来的稳定收入,两个小家庭的生活有了奔头。2000年,已是烤烟种植大户的普老三花了30多万元建起了一幢24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的新屋。2005年,普自宽用17余万元将住了二十多年的旧屋也换成了一幢220多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的新房。

为了保证新龙潭村的乡亲们有更多的种烟收入,多年来,当地烟草部门以资金补贴方式,在村里修建了不少基础设施。比如小水窖,普自宽家有20口,普老三家有15口。先进的卧式密集式烤房,普自宽家有17座,普老三家有2座。

同住一个村庄,一同过过苦日子,一起通过种植烤烟发家致富,父辈的交情影响着儿女的感情。2017年,普自宽的女儿嫁给了普老三的儿子,多年来的好兄弟变成了好亲家。

围坐在普自宽家的客厅里磕着瓜子,在大伙儿的吆喝下,普自宽和普老三亮出了各自的家底:普自宽家里现在有一台中型挖掘机、一辆大型拖拉机、一辆面包车、两辆三轮摩托。因家里吃饭的人多,普老三的条件比普自宽的要稍欠一些,目前有一辆面包车和两台微耕机。

“从种植烤烟到现在,算起来我们亲家俩各自拿到手里的种烟收入都超过了200万元。”当着亲家的面,普老三有些不服气地说。

2020年,新龙潭村有60户彝族同胞种植烤烟776亩,种烟收入328.79万元,户均收入5.48万元。像普自宽和普老三这样历年种植烤烟累计收入达“百万元”级的人家,不在少数。(邓楚瑜)

#亲家#烤烟#普自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