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日军能横扫整个东南亚,为何进攻印度却惨败而归

2020-10-31新闻19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集中重兵,在海军舰艇和航空兵的掩护下,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横扫整个东南亚。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全数被日军占领,日军的嚣张气焰达到了顶点。

然而,横扫东南亚的日军却在1944年进攻印度的战斗中惨败而归。在1944年3月到7月的英帕尔战役中,日军投入92000多人进攻印度,但日军主力部队却遭到了英军和印军的迎头痛击。经过激战,英印军队以伤亡160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25000多人。英帕尔战役失败后,日本直至投降都没有胆量再次进攻印度。

上图_ 二战日军

那么,横扫东南亚的日军为何在进攻印度的战役中惨败而归呢?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日军指挥官牟田口廉也低估了英印军队的实力。

1944年3月8日,日军指挥官牟田口廉也率领3个师团,92000多人的兵力向印度发起进攻。在战斗打响之前,牟田口廉也信心满满地说“陆军现已经达到了天下无敌的程度,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通过这句话我们就能看出,牟田口廉也压根没把英印军队的实力放在眼里。事实上,日军低估英印军队的实力是情有可原的。这和新加坡战役英军的作战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上图_ 牟田口廉也(1888.10.7—1966.8.2),日本佐贺县人。日本昭和时期陆军中将、丙级战犯

1942年2月1日,“马来之虎”山下奉文指挥日军向新加坡英军展开进攻,新加坡当地的华人组织游击队抗击日军。和华人的抗战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驻扎在新加坡的英军却比较软弱。日军除了在巴西班让遭到英军的顽强抵抗之外,新加坡其他地区的英军都没有对日军予以较强的抵抗。很快,驻守新加坡的130000英军(包括澳大利亚和印度官兵)被日军俘虏。新加坡战役给让日军对英军留下了最直接的印象——英军战斗力不行。

除了新加坡战役,缅甸战役进一步验证了日军对英军战斗力的判断。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部队一路后退,日军在缅甸境内碰到的最强抵抗竟然不是缅甸的宗主国英军,而是保卫交通线的中国远征军部队。尽管有远征军部队的勉力支撑,但由于英军极不配合,缅甸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英军灰溜溜的撤到了印度。

新加坡战役和缅甸战役让丘吉尔在远东的战局一败涂地,由于丘吉尔此时的作战重点在欧洲战场和德军激战,因此丘吉尔并不能拿出多余的军事物资和部队支援远东战场。正是丘吉尔“先欧后亚”的思维,注定了英军的败局,也凝固了英军在日军眼中的“战斗力差”这一固有印象。

上图_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

然而,这一切到了1944年却发生了改变。由于美国的强力支援,英军逐渐站稳了脚跟。在阿拉曼战役中,英军名将蒙哥马利指挥第8集团军重创德军名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阿拉曼战役不仅保住了英国的非洲殖民地,也挽回了大英帝国军队的尊严。紧接着,美英军队实施火炬计划,在西西里实施登陆。英军终于在实战中爆发出其较强的战斗力。

就在欧洲战场的英军和德军血战期间,亚洲战场的英军和印度军队也在盟国支持下补充实力,加强训练。对于英国而言,缅甸可以丢失,新加坡可以丢失,但印度不能丢失。印度是英国非常重要的海外殖民地,一旦丢掉,英国的全球战略将遭到巨大的影响。为了保住印度,英军指挥官斯利姆将军投入15万兵力参战。在美国的强力支援下,英军的士气、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和1942年不可同日而语。英印军队上下一心,坚决打好保卫印度本土的英帕尔战役。很明显,牟田口廉也对英军的认知仍然停留在1942年。

上图_ 二战时期的印度国民军

第二,日军的后勤出现了致命问题。

日军的后勤是日军在东南亚作战的巨大短板。由于东南亚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不多,汽车运输很难达到目的,日军就靠传统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给前线运输给养。在英帕尔战役中,日军的后勤运输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用自行车给前线的3个师团运输补给。如果天气晴朗,自行车去前线还能正常走。但到了下雨天,自行车运输就非常麻烦了。

由于牟田口廉也本人严重的低估了英军的实力,希望速战速决的牟田口廉也让每个日军士兵只携带能维持3周的口粮。

牟田口廉也的进攻开始了,日军的兵锋很快打到了英帕尔城下,英印军队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在进攻过程中,日军的后勤渐渐被消耗掉,部队出现了较大的伤亡。就在牟田口廉也组织日军展开反击的关键时刻,老天爷不给日军面子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靠近南亚次大陆的英帕尔地区在夏季高温多雨。就在牟田口廉也组织兵力展开反击的关键时刻,5月的英帕尔下起了暴雨,这场暴雨一度冲断了日军的后勤,也让前线日军叫苦不迭。

上图_ 在印度科希马至英帕尔间道路追击日军的英军

自行车的后勤运不上来,为数不多的航空兵后勤运输也因为暴雨而中断。暴雨让3万日军伤寒、疟疾、流感等传染病,由于前线缺医少药,这些传染病很快在部队里传染开来。日军官兵又累,又饿,还得了疾病,这场战斗还怎么打下去?

日军幸存者后来回忆到“士兵们的皮肤常常充满溃疡和脓疮。他们穿着湿了的衣服任由蚊虫叮咬。”

后勤的脆弱和连日的大雨让日军陷入绝望的状态,而英军却在英帕尔地区积极组织反击兵力和后勤物资。

1944年7月,英军反击全线打响。此时的英军绝非1942年初那支战斗力比较薄弱的英军了,其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在英军反击下,日军全线溃退。由于连日大雨,钦敦江河面涨水,日军渡江的困难极大。日军在付出巨大伤亡后,于8月30日勉强渡江撤回。英帕尔战役以日军的惨败而归而告终。

上图_ 英帕尔战役

兵法上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兵法上又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而日军在英帕尔地区的激战却违背了以上两个兵法的基本常识。日军指挥官牟田口廉也骄傲自大,对英印军队的实力判断不明,再加上牟田口廉也速胜心切,日军后勤跟不上来,导致日军在英帕尔战役中惨败而归。

所以,不管战争的形态如何发生变化,“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两句话永远是战争的真理。而嚣张一时的日军必然逃脱不了被反法西斯阵营灭亡的可耻下场。

作者:军事帅哥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浴血雨林?英帕尔战役》冬朝阳胡烨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世界大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