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陕西宝鸡发现密畤祭祀青帝遗址

2020-10-31新闻13

密畤祭祀遗址出土遗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 赵立凡)10月30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陕西宝鸡一处祭祀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祭祀坑内埋藏大量马、牛、羊等牺牲,数量惊人。考古人员根据遗址地望、发现的祭祀坑,初步确定这处遗址是秦宣公设置的密畤,用于祭祀青帝。

密畤祭祀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潘溪镇下站村,地处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上,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遗址正北距秦都雍城21.8千米,距血池祭祀遗址约35千米,距吴山祭祀遗址约59千米,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三个遗址与秦都雍城都可互见。

据考古项目负责人游福祥介绍,《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宣公四年(公元前672年),作密畤于渭南(渭河之南),祭青帝。2018年通过田野调查,考古人员在下站村发现大量祭祀坑,锁定了密畤的位置。此后通过勘探,初步明确该遗址中心有一处面积较大的砖瓦堆积区,约2000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凹”字形,砖瓦堆积区及周边分布有各类祭祀坑。祭祀坑形制主要分为长方形和长条形两种类型。长方形祭祀坑较多,主要分布于砖瓦堆积区西侧,方向基本为东西向。长条形祭祀坑分布于砖瓦堆积区东侧,南北向平行分布,分布范围约7万平方米,宽窄相间,宽则1米,窄则0.6米,长度一般约120米。

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发现灰坑、房址和各类祭祀坑总计50余处,出土了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的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以及较多陶器和铁器。祭祀坑内埋藏大量马、牛、羊等牺牲,数量惊人。本次考古发掘面积仅800平方米,结合考古勘探发现的祭祀坑数量、面积估算,考古人员推测,祭祀坑与牺牲的数量庞大。

游福祥说,2020年下站遗址考古工作,为确定遗址性质、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根据遗址地望、发现的祭祀坑,考古人员初步确定其为秦宣公设置的密畤,用于祭祀青帝。

天帝也即天下之帝。五方天帝为中国神话中统治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之天神,即东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玄帝颛顼、中央黄帝轩辕。青帝伏羲(太昊氏),掌管天下的东方,辅佐大臣是木神句芒,手中一规,为春神;白帝少昊(金天氏),掌管天下的西方,辅佐大臣是金神蓐收,手中一曲尺,为秋神;赤帝炎帝(神农氏),掌管天下的南方,辅佐大臣是风神飞廉,火神祝融,手中一秤,为夏神;玄帝、黑帝颛顼(高阳氏),掌管天下的北方,辅佐大臣是水神玄冥,手中一锤,为冬神。

上古时代,先民尊称某位部落联盟的领袖为天帝,比如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在各代先秦史籍中都被尊为天帝。根据已故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段清波的研究,宇宙观是古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石。社会治理体系在大范围内平稳运转需要人和人之间的最大共识,这一共识体现在信仰和价值认同上的根基,就是宇宙观。从战国中晚期一直持续到西汉,是中国文明发生巨变的一个时期,宇宙观由先秦的“四方中心”发展到汉文明时期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转变。汉文明中社会治理体系和宇宙观的构建,为后世文化价值观的统一形成奠定了基础。

作为精神生活中的最高主宰,随着朝代不同最高神就会发生变化。夏、商之际,历代君王都尊自己的先祖为天帝,比如夏朝的天帝大禹、商朝的天帝帝喾。春秋战国时期,秦襄公祭白帝,秦宣公祀青帝,灵公祭祀炎黄二帝,秦统一后祭祀以上四帝。西汉在四帝的基础上加入黑帝,称为五方天帝,自王莽时期起则以太一为至高神,凌驾于五方之上,直到宋朝,昊天作为历代王朝官方正统的祭祀最高神,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中华帝制结束。

密畤祭祀遗址出土遗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密畤祭祀遗址出土遗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密畤祭祀遗址出土遗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密畤祭祀遗址出土遗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考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