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蜀汉后期人才匮乏,原因不仅是人口少,更和夷陵之战有关!

2020-10-31新闻20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了魏灭蜀之战。此战,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最终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值得注意的是,蜀汉的灭亡,原因自然是多个方面。其中,后期人才的匮乏,无疑是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

比如在邓艾偷渡阴平后,蜀汉一时间没有良将前去抵抗,只能让从没有领兵作战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前去迎敌,结果是诸葛瞻战死沙场,也没能挡住邓艾。对于蜀汉后期人才匮乏的问题,除了是因为蜀地人口较少(不到100万人),还和夷陵之战存在直接的关系。在刘备发起的夷陵之战中,蜀汉损失了大量精英,直接加剧了蜀汉后期人才匮乏的问题。

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的人口和兵力是最少的。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人口不到100万,兵力则只有10万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吴人口超200万,兵力超过20万,而实力最强大的曹魏,则拥有400万人口和40万兵马。基于此,人口最少的蜀汉,无疑在人才是相对匮乏的。不过,除此之外,刘备夷陵之战损失中的精英,也加剧了蜀汉人才匮乏的问题。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大军进攻东吴。同年秋七月,刘备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刘备退至永安,最终于次年去世。在夷陵之战中,除了5万大军的损失,蜀汉的损失更体现在将领的阵亡或者归降上。

冯习

冯习(?—222年),字休元,南郡(治今湖北省荆州市)人。早在赤壁之战后,冯习就跟随刘备了。等到刘备进入益州后,冯习也参加了益州之战。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起兵讨伐孙吴,以冯习、吴班为先锋。吴班是蜀汉中期的一员大将,而冯习能够和吴班同时作为先锋,表明其能力获得了刘备的认可。结果,在夷陵之战中,冯习为吴将潘璋部下所斩。如果没有夷陵之战,冯习无疑会成为诸葛亮、姜维北伐中原的重要帮手。

张南

和冯习一样,张南也是在荆州时期就开始跟随刘备了。刘备和益州牧刘璋决裂后,张南跟随刘备和益州牧刘璋作战。在夷陵之战中,张南也参与其中。章武二年(公元222年)闰六月,刘备被陆逊击败在猇亭,张南临阵被斩。

傅彤

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义阳傅肜,先主退军,断后拒战,兵人死尽。吴将语肜令降,肜骂曰:“何有汉将军降者?”遂战死。

在夷陵之战中,傅彤为保护刘备而死战吴军,在手下都战死之后,东吴将士劝降傅彤,结果遭到了傅彤的痛骂。最终,对蜀汉忠心耿耿的傅彤战死沙场。而这,无疑是蜀汉的一大损失。

程畿

程畿原先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赵云率军攻打益州时,程畿归降。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后,程畿担任从事祭酒。公元222年,程畿随刘备伐吴,刘备兵败夷陵后,程畿不肯撤退,奋力战死。由此,同样对蜀汉忠心耿耿的程畿,本来可以撤退,却选择奋力战死,这无疑是令人敬佩的。

王甫

和程畿一样,王甫也曾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后来归降了刘备,担任绵竹令等官职。夷陵之战中,王甫跟随刘备征讨东吴,结果在这场战役中阵亡。

杜路、刘宁

对于杜路、刘宁这两位将领的生平事迹,《三国志》等史料没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在结局上,章武二年(222年),刘备败于猇亭,杜路与刘宁等部将穷迫困厄,向吴求降。也即杜路、刘宁最终归降了东吴,这自然也是蜀汉的损失了。

在夷陵之战中,黄权也当了降将。不过,和杜路、刘宁两人不同的是,黄权归降的是曹魏,而不是东吴。刘备伐吴败还,而归途隔绝,黄权不得归,无奈之下率部降魏。归降曹魏后,黄权被魏文帝曹丕所赏识,拜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同车陪乘。景初三年(239年),黄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这已经是曹魏地位较高的武将了。在很多人看来,如果不是归降曹魏的话,黄权很可能取代李严,和诸葛亮一起成为刘备的托孤大臣。

马良

最后,马良,字季常,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但是,相对于马谡,马良被人们认为更有才华。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中,马良也阵亡了。对于马良这位谋士来说,不仅获得了刘备的器重,也和诸葛亮具有良好的友谊。如果没有在夷陵之战中阵亡的话,马良显然会成为诸葛亮的重要帮手。综上,在夷陵之战上,蜀汉损失了以上精英,成为蜀汉后期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