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滨江为起点,未来,杨浦区将由点及面,将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让有机更新的触角深入到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10月30日,位于杨浦滨江的“皂梦空间”对外开放试运营的第一天,便迎来了特殊的客人,一批上海制皂厂的退休工人重返厂区。“这里以前是污水净化池,没想到现在变成了咖啡馆。”工人徐伟弟惊喜地说。穿行在纵横交错的管道里,仿佛穿越了一段时空。
去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杨浦滨江,对杨浦区科学改造滨江空间、打造群众公共休闲活动场所的做法表示肯定。“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总书记的话语成为城市建设者的指引。
一年来,杨浦区围绕“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建设滨江,公共空间的环境和品质不断提升。除了“皂梦空间”以外,杨树浦发电厂段的“灰罐艺术馆”、电站辅机厂旁的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旗舰站等,也将陆续建成开放。杨浦滨江还将围绕绿色生态建设,打造公园城市和儿童友好示范社区。滨江变得更加亲民,成为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活秀带”。
杨浦滨江的“人民城市”雕塑。
从“污水池”到艺术空间
“皂梦空间”的入口开在原上海制皂厂的调节池北侧,这是污水净化池的一部分,自1989年开始进水运转。昔日污水流经的管道,成了今日游客行走的通道。
上海制皂厂前身为中国肥皂公司,1923年由英国联合利华公司创建,是远东最大制皂厂。国人家喻户晓的“蜂花”、“白丽”、“扇牌”等肥皂都出自于此。后来随着制皂工厂逐步迁往外地,杨浦滨江仅留下这么一处制皂工业遗迹。
“皂梦空间”内的光影艺术装置。
“皂梦空间”所在的构筑物原为上海制皂厂的生产辅助区与环保科,由几个大型沉淀池组成,调节池、格栅池、生物转盘池、气浮池、次氯酸钠池……当年,生产废水由管道流经不同的池子,经过沉淀、过滤等工序,最后达到环保标准后排出。“按照规划,这些‘无名无姓’的工业构筑物都是要被拆除的。”上海杨树浦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平说,“它们没有产权,没有历史身份,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
退休工人徐伟弟重返老厂区,这些管道和池子她过去经常看到,却不曾亲身走过。
空间内的日式料理餐厅,看得见滨江风景的餐桌。
市民在科学装置前拍照。
徐伟弟当年在制皂厂从事肥皂包装工作。“我们现在活动的区域其实是以前厂房的地下空间,这些池子我们每天都看得到,但真正行走在其中的时候,仍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坐在“沉淀池”里喝咖啡,店员送上一块乳白色的“肥皂蛋糕”,徐伟弟和老工友们仿佛一瞬间又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制皂生产现场。
上海制皂厂的退休工人们在“白七咖啡馆”里品尝“肥皂蛋糕”,聊起往日的工厂时光。
充满工业气息的咖啡馆。
游人行走的路线和污水净化的流程相同,最后通往一个屋顶花园。花园里的大型油罐,是当年制皂所需的甘油储藏的空间。一个投料机,一台厂车,一套搅拌机,许多从老生产车间里“抢救”回来的老设备被改造成了富有艺术感的工业雕塑,散落在屋顶花园的草丛里。老物件与当代艺术融合,提醒着人们过去的历史从未走远。
阳光下的“皂梦空间”。
老生产车间里的设备被保留下来,变成了艺术装置。
以肥皂为主题的雕塑。
自今年初“皂梦空间”里的“白七咖啡馆”开门营业,到如今整个公共空间对外开放试运营,期间又经历了长达10个月的打磨。“我们不着急把空间开出来,而是精益求精,以工匠精神细细打磨,将上海制造的品牌用艺术空间的形式保留下来,展现在百姓面前。”杨浦区滨江办常务副主任、滨江公司董事长左卫东说。每一根水泥柱、每一个廊架,都承载着一代人的城市记忆,这是杨浦滨江建设的一个缩影。
“皂荚岛”内,一个个“肥皂泡”里装着昔日制皂厂生产的上海药皂。
学生们与神奇的艺术装置互动。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
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开发面积近7平方公里,在杨树浦路以南的核心区,公共空间占总开发空间近三分之一。“围绕‘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建设‘人民的滨江’,怎样才能为百姓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左卫东说。
今年以来,杨浦滨江全力推进大桥公园、技能博物馆、滨江路网建设以及电站辅机厂东厂等党群服务站的设计优化;完成原日商上海纺织株式会社旧址的仓库和厂房等三处历史保护建筑的设计及功能定位研究。杨浦滨江全线共建成漫步道约5886米,跑步道约5631米,骑行道约5394米。涵芬楼、船厂船坞等24处历史建筑正加快修缮保护,功能植入……滨江变得更加“亲民”。
傍晚时分,市民沿着杨树浦水厂栈桥跑步。
滨江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今年9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国仅有6处入选,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位列其中。“杨浦滨江之所以能入选,正是因其工业遗存特色。对工业遗存进行保留和活化利用,是杨浦滨江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左卫东说。
电站辅机厂旁,一个由居民旧改动迁后遗留下的锅碗瓢盆搭建的艺术装置,承载着浓浓的乡愁。在去年滨江承办“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基础上,杨浦滨江如今又新增了5处艺术装置。黄浦码头旧址、杨树浦水厂等20处百年建筑全部装备了新科技,透过无线电波,老建筑的故事娓娓道来。
滨江的公共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从秦皇岛码头一路向东,沿途伫立着6座各具特色的党群服务站,这些让游人随时落脚休息的驿站集中了手机充电、直饮水、医疗急救、图书借阅等特色公共服务,小小空间尽显城市温度。11月2日,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旗舰站将正式投入使用。未来,5.5公里的滨江南段公共空间将有8处党群服务站,平均每700米就有一处。
杨浦滨江的公共空间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在杨浦滨江的建设过程中,不少专家与市民积极建言献策。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虞浔在杨浦滨江漫步休闲时,萌生了设置一个收集人民意见平台的想法,当他把想法通过书信提交到杨浦区,两周后就收到回复。9月25日,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在杨浦滨江启动,并进行了人民建议的首次集中征集。一个滨江治理联合会,由区域内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区域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等30多家单位组成,通过行业自治和行业自律,滨江区域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围绕滨江的各种自然资源,杨浦滨江还在努力创建上海公园城市的示范区。最近,位于杨树浦水厂的出水口周围,经常有夜鹭出没。有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它们有些从国外远道而来,晚上栖息在共青森林公园,每天早晨就到水厂栈桥周边的水域觅食。而在滨江儿童乐园旁边的滩涂上,同样发现了十几个品种的野生鸟类。这也让滨江建设者看到了滨江生态开发的前景。
以滨江为起点,未来,杨浦区将由点及面,将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让有机更新的触角深入到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