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诗人,歌手,词作者,李白的身份为何如此多样?
当今我们能够看到的李白所作千首诗中,以“歌”名题者72首,以“曲”名题者22首,以“词”名题者26首,以“吟”名题者13首,诗中写有“歌”者179首,有“曲”者56首,“舞”者77首,时间跨度贯穿其一生。所以,我们可以说李白不仅是“诗仙”,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歌手兼词作者。
李白一生与“歌”相伴。他24岁出蜀,一曲《峨眉山月歌》响彻长江三峡的上空;他63岁终老,一曲《临路歌》为大鹏飞振八裔的一生安魂唤呼。他为山月歌,为白云歌,为峰岳歌,为天马歌,为春、夏、秋、冬四时歌,为朋友歌,为画图歌,更是为一路行游的名胜歌,当然他也为帝王歌,为将军歌,为豪士歌,他就是歌着舞着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的。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故杜子美赠诗及焉。曲曰:“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西山欲衔半边日。金壶丁丁漏水多,起看秋月堕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或言是《乌夜啼》二篇,未知孰是,故两录之。《乌夜啼》曰:“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向人问故夫,欲说辽西泪如雨。”白才逸气高,与陈拾遗齐名,先后合德。其论诗云:“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与!”故陈、李二集律诗殊少。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故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
玄宗闻之,召入翰林。以其才藻绝人,器识兼茂,欲以上位处之,故未命以官。尝因宫人行乐,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可独以声伎为娱,倘时得逸才词人吟咏之,可以夸耀于后。”遂命召白。时宁王邀白饮酒,已醉。既至,拜舞颓然。上知其薄声律,谓非所长,命为宫中行乐五言律诗十首。白顿首曰:“宁王赐臣酒,今已醉。倘陛下赐臣无畏,始可尽臣薄技。”上曰:“可。”即遣二内臣掖扶之,命研墨濡笔以授之。又令二人张朱丝栏于其前。白取笔抒思,略不停缀,十篇立就,更无加点。笔迹遒利,凤跱龙拏。律度对属,无不精绝。其首篇曰:“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金殿宿鸳鸯。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文不尽录。常出入宫中,恩礼殊厚,竟以疏从乞归。上亦以非廊庙器,优诏罢遣之。
“逸才词人”逸兴遄飞的立就之作,自然令玄宗“恩礼殊厚”,令贺知章惊叹的却是他的“古乐府”。从贺监的惊叹可以推知,《蜀道难》《乌栖曲》《乌夜啼》都是时人熟悉的“经典老歌”。这些“经典”需要流传,需要翻新传承,李白出现了。贺监“闻其名,首访之”“玄宗闻之,召入翰林”。这是什么状况?这哪里只是一位“歌星”进京,这是一位从天上贬谪下来的歌唱“仙人”的降临。
李白去世二十九年后的贞元六年(790),刘全白撰《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谓李白“尤工古歌”“名闻京师”。李白在当世就声名大著,恐怕真要归功于传于人口的歌曲传播。歌曲作为声乐艺术,它的传播首先靠“人”声的歌唱。与案头文学作品相比,歌唱传播更具有时效性、场景性、互动性。歌唱传播是即时的,是播之管弦,付之歌喉的传播。随时即景,应歌而作,即时歌唱,即时传播。越是“新声”,越能引领歌坛风骚,越有即时效应,越能迅速走红,产生“流行”效应。
歌曲演唱往往歌舞相伴,富于场景性,为观赏者提供了崭新的视听感受,也在表演者与观赏者、观赏者与观赏者之间搭建了情感互动的平台,越发能够推动演出情境的强烈效应。歌舞观演是唐代社会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官僚贵族、文人雅士、庶民百姓,乃至隐士逸人、贫道高僧,都喜欢歌舞游乐。歌词、歌谱若以文字方式传播,不通文字的民众便难以接受信息,即使有口头的语言传播,因为“等级”阻隔,不同阶层的观赏者也难以顺畅、自由地沟通。
可是歌曲就不同了,完全可以超越时空阻隔而“遥闻”。只要是悦耳动听的乐歌,即使表达的内容有语言阻隔,而乐音的震撼力、感染力是时空隔不断的。从人际层面看,上至帝王大臣,下至市井百姓;从空间层面看,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只要能“听”得到的地方,就会有口传心授的效果;从过程上看,传播的结果是“流行”。
“流行”就是一个时期内在不同阶层、不同空间或整个社会追随者众多、流传甚广的现象。当筵命赋,立被歌喉,载酒行吟,遂相传写,能歌能闻,这正是“流行”的意义。中唐元和年间,元稹将“诗”与“歌”分类。这种分类,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所谓“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的歌唱事实。盛唐时代歌舞发达的现实,已经明显表现出了“诗”与歌、曲、词、调之创作与歌唱的不同,晚唐文士仍然在探讨这一问题,吴融《禅月集序》曰:“且歌与诗,其道一也。……国朝为能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称首。”
音乐常领导着诗歌在前进,在盛唐乐坛,引领了声诗歌唱并向曲子词歌唱“前进”的正是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