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华为正式揭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的面纱。这会儿开始搞汽车,华为是不是来晚了?别想多,从他们入局的切入点来看,当个服务商什么时候都不会太晚。
“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都包括什么?
在品牌发布会上,华为是这样介绍所谓“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它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后者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并支持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与此同时,在系统层面,HI将提供三大计算平台和三大操作系统,都是分别负责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车控的相关工作。
在华为看来,有了强大算力和操作系统的支持,汽车在软件层面就能实现自定义和持续的新功能开发,用户体验自然也能得以不断优化。
另外,华为还提出了一项自动驾驶技术——HI高阶自动驾驶ADS。在宣发上,华为的做派倒是和许多新势力挺像,着力于强调这一系统对中国道路环境的适应度,以及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当然,在实物被展示之前,我们还是冷静看待比较好……其他硬件有货吗?
在美国不断的5G制裁闹剧下,现在随便到街上拉个人,应该都知道华为的硬件研发能力不容小觑。那么问题来了,华为对HI品牌的一系列解决方案提供硬件支持吗?从现有信息来看,各方面都有一些;但很明显,如果汽车智能服务这条路走得足够顺畅,华为应该才会把更多积累(或者说研发精力?)拿出来。
目前,HI能提供的主要硬件支持大概有这些:
浸入式电池液冷散热技术相关组件,为车辆提供更高的输出上限;
800V高压快充技术相关组件,据称10分钟可以为特定车型补充200km续航;
车联网技术的相关支持(包括车外的部分)。
虽然看起来不太多,但三项里有两项都直戳当下电动汽车的使用痛点。如果能把它们做好,至少站稳脚跟将不是问题。华为的野心在哪里?
进场但不造车,对于现在的华为而言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虽说在各国政策引导下,整个汽车行业都在走向电动化,但汽车毕竟不是电子产品,整体复杂度又远高于后者,贸然跨界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
因此,不如干脆退而求其次,做好自己本来就擅长的,联合一众车企构建好自己的服务生态圈,以华为的技术实力和现状来看自然更加合适。事实上,在今年5月,华为已经联合一汽、上汽、广汽、长城、比亚迪、奇瑞等18家车企在这么做了。
而如果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其他考量——既然美国只愿向华为出口4G封顶的芯片,那短期内华为必然会面临5G电子产品产能不足的问题。与其这么耗着,不如试试别的领域,没准儿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