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清代疆域扩大之后,附加人民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在农耕社会,农民们的生活质量与土地直接关联,人均耕地越多,粮食及农副作物越丰富。一般来说,王朝建立初期由于人口少,人均耕地面积就大,生活就好,可以吃到的肉等食物就多。等到一定时期人口繁衍,土地兼并,农民们土地越来越少就导致口粮减少吃不到肉。一直到王朝末期人口达到环境承载极限,没东西吃的人开始起来闹事,又一轮王朝兴替。
同时期的人口爆增
事实上同期人口暴增是全球性的,非但中国,1620(明末)年全球人口5.6亿,1900年(清末)全球人口已经去到16.5亿。人类200多年的增量比过去2000年的增量还大,这不是暴增吗?农业模式不一样,中国是精耕细作,土地作物必须要多样化,否则遇上天灾人祸,爆发饥荒是大概率事件。
欧洲传统是农业庄园经济,人地矛盾没有中国那么明显,对农作物的敏感度显然也没有小农经济的高。但是新的农业作物也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南美洲的玉米大规模种植,补充了粮食结构,使欧洲的土地可以腾出来支持工业发展,甚至农奴也得以作为工业劳动力进入城市。
英国圈地运动,美国的黑奴解放使大量农民为工业提供劳动力,是什么使得农业劳动力解放而不至于出现粮食危机?新作物的出现也作为一个因素,否则同一片土地都种小麦,产量低,小麦价格高,当农业产生比工业产品价格高,就没人愿意进城打工了,但是有了玉米补充,小麦摆脱了唯我独尊的身份,不至于价格暴涨,农产品供应充足自然自然价格不高,这样自然可以释放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出去支持工业发展,工业革命繁荣了社会也同样带来人口暴增。
古代统计的数据有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交通落后,信息不发达,统计上不全面。
2、豪强地主故意隐匿地下佃户、仆户,瞒着不报。
3、人口统计工程量很大,地方官员偷懒拿以往数据搪塞。
有必要说明的是,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作物并不是导致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个说法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产量,就算是到了1900年左右,这些所谓的高产作物产量也没有超过粮食总产量的10%,这很显然不是造成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受教育程度才是人口增长的最核心的原因。
清朝对教育的打压
历朝历代,从秦朝到明朝都没有过任何形式的打压教育,清朝却进行了系统性打压,是希望普通人什么都不会,只能安安心心当奴隶,然后奴隶的要求也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更多人。
人多,才有可能转变为劳动力和市场,如果没有人,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人口数量是基础问题,有了足够的人口,才有机会开发人口的潜力,当然了这也要两个前提,一是保证人种一致,大量的不同人种的人只会带来不安定。
二是文化要大体一致,不能存在不互通的现象。从清朝人口增长的情况来看,很显然还是可以的,增长的基本上都是汉人。相对的,印度的人口人种和宗教,文化都有很多不同(比如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印度国家通用语言多少种,印度本身号称人种博物馆,你就能知道印度人有多复杂了),因此印度的人口问题要比我们严重的多,这种时候,人口多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还有就是没有对外战争,北方的游牧民族和汉民族融合了,再也不会因为资源发生战争,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到八国联军的时候,武器装备那么落后,就是因为朝廷和士兵已经好久都没有打过仗见过战场,没有战争武器自然也不会升级,人口的增多下层民众自然显得比较穷。明朝末期宗室总收入和清前期八旗总工资相当,这点闲人还是能养得起的,明朝问题在于税收占GDP比例太低,需要用钱的时候收不上来税。
美洲作物占比率20%左右,这就于当下清朝人口爆发源自美洲作物的船入想违背。原因在哪?
清朝人口增长主要原因,一是取消人头税,把隐藏的人口统计出来,二是大面积开垦土地,没有耕地,拿什么养活人口。在广阔的农村,美洲作物和本土作物的种植地是高度重叠的,大米小麦只能夏天种植,一年最多两熟,而美洲作物的番薯玉米在中国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冬天种植,大大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