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泉州海丝史话】“海丝”泉州之海外贸易|明清时期泉州港的海外贸易

2020-10-30新闻39

原标题:【泉州海丝史话】“海丝”泉州之海外贸易|明清时期泉州港的海外贸易

泉州海丝史话

张惠评 许晓松编著

泉州港历史悠久,有150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中世纪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宋元期间,泉州港的出品货物以丝绸为主,故称泉州古港至西洋的航线为【海上丝绸之路】。到了明清时代,因朝廷屡次海禁,泉州港口逐渐衰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确认泉州古港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并于1991年 2月 14日,组织世界各国有关专家学者,乘坐【 和平方舟】号考察船抵达后渚作业区,对泉州港进行全面科学考察。

第三章

“海丝”泉州之海外贸易

第四节 明清时期泉州港的海外贸易

请 输入

明初,明廷对私商“贾海有禁”,泉州古港已不再有宋元时期的繁盛了,加上元末十年的“兵乱”袭扰,泉州古港雄风不再,尽管泉州沿海百姓仍有人冒禁入海,从事走私贩运,但式微的现实就摆在那边。虽然,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廷又在泉州设立市舶司,但只是负责接待外国的使节而已,并没有组织海外贸易的职权。也因为“蕃舶渐抵福城”,明成化二年(1466年)明王朝将市舶司迁往福州,泉州港基本衰落。明朝廷后来又几次颁布禁海令,泉州港基本名存实亡,倒是明永乐年间1405年郑和七下西洋,有五次经停泉州,其中一次,从泉州正式起航。泉州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为他的西洋之行做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官方的海外贸易之举,也为泉州地方的私商贸易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尽管官禁屡屡,但民间贸易海外,却一直禁而不止。《安海志》及诸多泉南谱牒显示,“安海人”及其他港脚的泉州人,“冲风逐浪”,走私贸易,成泉州沿海明清时的一大风景。到明末清初,以郑芝龙为首的海集团兼行海商角色,上至朝鲜、日、韩,下至南洋诺诸岛,大肆进行民间海贩贸易活动,最高峰的时候,郑氏集团控制的大小船舶达二千多艘左右,断整个东南亚贸易。明朝廷无奈之下,只好承认郑芝龙的合法地位,赐给他明朝官职。

郑成功收复台湾期间,清廷严行禁海令,从浙江到广东沿海迁海边15-30里百姓于内地,毁村平屋,不许“片帆入海”,泉州海上贸易几乎断绝。好在郑成功占据金门、厦门及台湾时,大力发展海上贸易,沿袭其父海交做法,大力发展与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之间的贸易往来。施琅1683年平定台湾后,疏请清廷放开海禁,自此以后至清延被推翻,泉州海上贸易屡断屡续,仅限于民间私自贸易,规模及影响都很小。

#丝绸之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