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商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20-10-30新闻6

可能一些观众会很奇怪为什么会先讨论商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商品就是商品,对于电商来说只需要进行上架,销售就好齐活了,怎么还凭空整个意义出来呢?此处主要是简单的阐述一下自己对商品的理解。

1. 用户对象

商品确实只需要上下架并且有用户来购买就足够了,所以关键的破局点就在于如何获取用户。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引用之前看到过的例子),如果同样是一部Ipohe X,在平台A上面需要6000元,但是平台B上面仅需要5500元;你会选择哪一个平台进行购买?大部分的用户应该都会选择平台B。

那么我们接着往下走,如果平台A的界面,交互都是90分,但是平台B的界面连商品图片都是不全的,按钮以及文字都不对齐;你会选择哪一个平台进行购买?只需要他的商品是正常的,物流并不是7、8天一直卡在大连迟迟不出货,此时大部分的用户应该都会选择平台B。

为什么平台A作为产品来说做的都很优异了以后却输给了价格,其实这背后就是用户对象在作祟;电商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用户体验就可以满足的群体了,因为现在的电商已经趋同化了,大家虽各有特色,但是大致相同,并不会有极大的差异点。

所以问题回到出发点,关键的破局点到底如何寻找?

其实很多平台都给出了答案,并且这个答案在之前一段时间去长沙的时候体验也尤其深刻,答案就是在细分领域找到自己的赛道。

长沙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将饮食的氛围哄炒到了极致,无论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茶颜悦色,还是火爆的天宝兄弟,都第一次让我体验到原来实体产业也可以劲爆到这样的程度;在这里并不是说小看了双11预售的李佳琪他们的业绩,而是真正的感受到不管什么产业,不管在线上或线下,细耕到一定的程度时都会产生质变。

这个赛道是很好理解的,即在潮流、母婴、电子产品等等内容找到自己的赛道,然后不断的去获取里面的细分用户形成自己的基础用户;只是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会有一个壁垒,这个壁垒其实对于每一个平台都是存在,那就是当你的赛道饱和或者用户增加已经非常平缓的时候,你就需要拓宽你的用户群体——正如B站之前通过后浪来吸引更多的人群一样进行破壁。

2. 质量、价格、物流?

电商商品的竞争不仅仅在不同的赛道上面,因为现在市面上不同的赛道中都已经出现了竞争对手了,所以就需要去在赛道上面去营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了;因为电商它发展的时间对于互联网来说真的太久了,就导致单纯的竞争不在于产品而在于产品外的更多要素:质量、价格、物流。

说来都有对应的原型样板、质量、价格两个要素在拼多多身上的体验无疑是戏剧化的;它一出生就以价格的特性闯入了电商的竞争行列,但是一开始的它也因为各种质量受到了大量的质疑,到现在还有“拼夕夕”的梗流传在外。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它硬生生的将一只脚踏进了电商巨头竞争的大门,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它在价格竞争优势保持的基础上面不断的提升商品质量;并且在寻找各个品类大品牌加入的过程当中都不断的给我们传递着他们想要打破这个标签。

然后就是物流,讲起物流大家的印象深刻可能都有一个印象就是京东——与淘宝的策略不同,京东通过他分部各地的仓库,调拨让物流的速度快的让人叹为观止,也算是一定程度拓宽了一小部分的用户(对急需品十分波切的用户),并且京东的电子产品等内容也是他们平台的特色之一。

以此入局就是给大家抛出一块石子,电商商品它的切入点选择在哪个角度?

是因为自身的商品质量过硬,自己对接的物流很快,或者自己的价格更低廉;但是这些都已经脱离的电商产品的范围,跟你的生产、销售、物流等等都是链状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