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宿迁市民政局:织密筑牢民生保障网 服务全面决胜小康

2020-10-30新闻10

10月30日,由中共宿迁市委宣传部、宿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幸福宿迁 圆梦小康”系列发布会·市直专场正式举办。宿迁市民政局局长倪成城发布了全市民政系统在全面小康建设中的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宿迁市民政系统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大局,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织密筑牢民生保障网。

该局重点抓实抓细兜底保障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的政策、对象、标准、管理“四项衔接”,拓展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加大保障力度,确保应扶尽扶、应保尽保。提高保障标准,按照脱贫攻坚进度和自然增长机制的要求,持续提升城乡低保、特困群体保障标准,今年来,我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10元,市共纳入保障15.65万人,农村“五保”老人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城市“三无”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8700元、7400元、14000元,集中、散居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880元、1220元。拓展保障范围,今年来,已将0.98万名重病对象、1.14万名重残对象纳入“单人保”范畴,共向6.4万名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保障21356.4万元,向3.8万名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758万元。规范临时救助,今年来,全市共向19178名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支出救助金1465.91万元,其中向2062名疫情防控期间家庭生活困难人员发放救助资金123万元。提升救助精准度,创新建立智慧救助管理平台,开发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有效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度;同时,深入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和政策宣传解读、线上线下公示,把低保“晒在阳光下”。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市民政局多举措加强服务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完善政策体系,出台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文件,细化养老服务业发展保障措施,形成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有效引导养老服务业发展。改革创新成效明显,全市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56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068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3个、虚拟养老院5个、老年人助餐点249个,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6个;今年建成1家具备长期照护能力的失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5家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创新做法被国务院领导批示。加快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该局开展解决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问题集中攻坚行动,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发展养老服务业,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0.2张。

对民政部门来说,把陷入困境的儿童生活保障好,权益维护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一项重要任务。该局健全基本生活保障机制,今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困境儿童保障资金2285万元,其中孤儿839人,支出保障资金1252万元;父母监护缺失儿童、父母无力履行监护职责儿童和重病重残儿童6695人,支出保障资金1033万元。打造关爱保护阵地,全市现已建成省级示范性儿童“关爱之家”124家,109个乡镇(街道)分别设立儿童督导员,1445个村(居)分别设立儿童督导主任。强化关爱保护,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心理疏导、精神抚慰、人际调适等关爱服务2万多人次,摸排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儿童6500名,对每名困境儿童家庭分别提供2000—5000元的临时救助。

基层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市民政局强化社区阵地建设,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社区建设资金2亿余元,实施了13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市95%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到省定标准。开展公益活动,安排200余万元购买60家社会组织承接市级公益创投活动和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项目购买服务,累计实施107个项目。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目前全市875个村全部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建成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出台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试点推广工作;市县联动全覆盖开展城市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及“全科社工”培训。(张校铭)

#养老#低保#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