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退休不褪色,余热正发挥——扬州杨庙镇老党员细数人口普查之变

2020-10-30新闻4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从靠着铁脚板走家串户登记到电话、微信预约精准对接,从手工记录到依靠互联网电子化采集,从普查细致耐心敬业到传帮带“普查新手”……五次参与人口普查工作,从“三人普”到“七人普”,从一名毛头小伙,历练成人普的“活地图”,他就是杨庙镇花瓶村40年党龄的老党员——胡正清。40年前的入党宣誓成了他这辈子的生活指南,自第一次积极参加人口普查工作,胡正清就再也没停止过这项工作,40年的人普经历让他见证了时代变迁,记录了社会发展的铿锵步伐,也见证了五次人普的改革。

“老王,终于等到你回家了,普查的信息请你登记下。”天色已晚,胡正清打着手电筒带着村普查指导员小潘,穿过村道,来到了花瓶村上庄组老王的家。除了完成姓名、人数、户口、住所等台账登记后,在小徒弟的协助下,电子化采集也顺利完成,整个过程迅速而快捷。 花瓶村坐落于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的西北角,居民都以农户为主,共有25个生产队,约700户农户,居住较分散,人普工作有一定难度。作为花瓶村原主办会计,胡正清退休后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务群众,这两年听说村委会需要网格员,自己要求无偿担任网格员,总说:“我是党员,不能在家闲着。尽管退休了,还是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正是他满腔热血,大家伙都亲切的叫他“老胡”。2020年人普工作启动后,他主动请缨,负责辖区机沟组、上庄组70多户人家的人口普查工作。 今年的人口普查,相对于胡正清来说变得轻松了,不过他仍习惯地带着一张纸、一支笔、一个水壶以及手电筒,这是他的标配。“现在上门登记前,咱师徒俩先电话、微信预约精准入户,避免了过去上门扑空了,空跑一腿。” 面对普查“人难找”的难题,经验老道的老胡也有自己的法子。他凌晨4点多就出门,趁着住户家有人及时登录信息,白天每家每户都大门紧闭,到了晚上5点他再次上门,一直要忙到八九点钟才回家。 几十年生活工作的地方,让人熟、地熟的老胡,在新手段的加持下,人普工作更加得心应手,70多户村民,他一周不到就全部普查完成。但四十年前,首次参与人口普查的坎坷经历,仍让老胡记忆犹新。“当时我是大队的会计,作为普查指导员,负责手工汇总普查信息,那会没有现在的条件,做什么工作都得靠手工。”老胡依稀记得,80年代没有电动车,全靠两条腿,他早上4点多出门,靠着铁脚板挨家挨户跑,吃尽了辛苦。“以前拧个小包,靠着一支笔、一张纸,记录着每个人的信息,一户一户汇总数据。”当时人普共有50几个项目,手工记录的工作量大,还容易出错。为了避免错误,老胡所在的村与邻村互审,之后公社与公社互审,最后县里再审,大量而繁琐的工作,让人普成了浩大的工程。有时候面对村民的不理解,还得苦口婆心的讲政策。 相比较过去,这次普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电子化,老胡虽然不太精通,但在徒弟的协助下,电子化采集以及首次开发自主填报小程序,让老胡的人普工作省心省力了不少。

变的是人普的方法和手段,不变的是人的耐心、细心和精益求精。认真、执着的老胡,在普查工作前期做普查小区建筑物标绘工作时,用自己的“土方法”,在打印出的卫星图纸上,标注出一家一户户主的姓名。村人普指导员跟他说可以把靠近的几户标成一个建筑物,减少标绘的工作量。他却说:“不行,现在一户一户标绘,以后入户登记方便,登记一个建筑物就是一户,有效避免漏户漏人现象。现在的认真仔细标绘是为了以后更便捷的工作”。之后,老胡拿着标满户主姓名的图纸,还亲自到每一个生产队现场再次确认,保证了标绘工作的准确度。 老胡认真严谨的态度,感染着身边的徒弟小潘,每次输入信息,小潘总是跟师父核对几遍,避免出错。“人普工作琐碎而繁杂,但是来不得半点马虎,人普数据小到关系家门口超市的设置,大到关乎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要做到准确无误。”“小潘,你也是党员,还年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群众的事无小事,必须放在心头儿”……这番话也是老胡对所有青年党员的教导。 古稀之年的胡正清,无时无刻不曾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始终以党员标准为群众服务。他还笑着说,“希望第八次人口普查时我还在,如果到时候我的身子骨还允许,我还想继续给年轻人当好‘活地图’,与‘人普’再来一场六次之约。” 通讯员 卢青 王明君 交汇点记者 李源

#退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