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说克孜尔石窟中人体艺术是“丝绸之路”文明的一个象征? 克孜尔石窟壁画国庆

2020-07-22知识3

拜城克孜尔石窟的菱格画和凹凸画法为什么驰名中外? 新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其中第17窟和第48窟系东汉末期(公元3世纪)开凿,它们是我国最早的佛教石窟。克孜尔石窟群位于明屋达格山和雀尔达格山两山之间的悬崖上。。克孜尔千佛洞的精美壁画 克孜尔石窟群现存壁画约 10000平方米,有关专家说,这在世界上是仅次于敦煌画的艺术宝库,堪称“中国第二敦煌”。这里的壁画不仅包括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图画,而且还有大量的民间习俗画:古时的生产和生活场面、西域山水、供养人、飞禽走兽等等。克孜尔千佛洞壁画,既有汉文化的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艺术有选择地巧妙接受,更是古龟兹画师非凡的智慧。他们用粗犷有力的线条,一笔勾划出雄健壮实的骨胳,用赭的色彩,烘染出丰富圆润的肌肤,轻轻一笔画出布置均匀的衣褶,又借助一条飘曳的长带,表现出凌空飞舞自由翱翔的意境,使人一看到那些“飞天”,便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之感。有关学者说,克孜尔千佛洞的“飞天”,同背上生着双翅的古代欧洲的“飞神-安琪儿”相比,在艺术上显得更成熟,更为浪漫。中外学者还从壁画中得出一条惊人的“信息”:早在公元前一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健陀罗艺术和古希腊佛教艺术就传入了新疆。伴随着希腊化艺术的影响,裸体和半裸体的风俗在整个西域发展起来。这种裸体风俗是和性爱结合在一起的,龟兹壁画中的新婚性爱图等,不仅表现在夫妻生活上,还表明裸体还是当时女子的一种时髦。龟兹人生活情况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有怎样的体现?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以人物形象居多,有大量反映当时龟兹人生活情况的作品,如商旅负贩、二牛犁地等。其中男供养人不剪发且戴有巾帽的是当时龟兹国王的画像。第47号窟的壁画,在前室纵券顶窟顶上画着的是大飞天,后室横券顶窟顶上也是大飞天。她们上身裸露披挂璎珞、宝带,下身着裙,在腰间有两个衣结。她们的身体伸得比较直,只是以双脚分开,一屈一伸来表示飞的姿态。在涅盘台西头紧靠着涅盘佛头部的西壁底部,有一副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本生。在这幅画面上,萨陲那太子用一手撑着地,使上半身离地稍微仰起,另一只手则伸向天空,似乎他正在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和作出极大的牺牲。动感十足,富于生气,产生出更巨大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龟兹#新疆历史#壁画#克孜尔石窟#艺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