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科技扶贫,让“迷失”的柑桔找到回家路

2020-10-30新闻2

“我们的柑桔又回来了,这可是我们村的命根子啊!”10月28日,云南大理祥云县鹿鸣乡桑木箐村主任鲁存明,在带领科技人员监测柑桔病虫害时,看着满坡茁壮成长的柑桔苗,满含深情地说到。

新建柑桔产业园

见证了桑木箐村柑桔,由兴盛到衰亡又起步全过程的人们,都感慨不已。要知道,在90年代,桑木箐村可是闻名全省的柑桔村,全村发展柑桔1000多亩,柑桔成了全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村民们最大的经济来源。这里的柑桔曾因个大、颜色好、口感好而成为大学课本里的活教材。

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桑木箐村的带动下,整个鹿鸣乡大力发展柑桔产业,2006年底,全乡种植柑桔面积11047亩,总产量突破600吨,年产值突破400万元。鹿鸣柑桔于2001年被云南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

然而,靠天吃饭的农业,在自然灾害的面前显得极其脆弱。就在大家满怀致富希望的时候,突如其来的黄龙病(被人们称为柑桔癌症),加之干旱缺水、管理技术差,剥夺了柑桔的生命。到2007年底,整个鹿鸣乡的柑桔都遭受了灭顶之灾,几乎无一幸免。

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

“我家原来种了4亩柑桔,都长到2米多高、正开花挂果的时候,一下子就全部死掉了。”桑木箐村3组建档立卡户王凤正痛苦地回忆到,当时全村人都靠卖柑桔为生,随着柑桔产业的消失,老百姓的日子也陷入了困境。

10多年来,桑木箐村特殊的地理和山地气候,并没有找着与之相匹配的产业,随之成为祥云县64个贫困村之一,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土地资源少,水资源缺乏,生态脆弱,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61户225人。

现场教学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科技是产业的生命。”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鹿鸣乡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以桑木箐村、罗溪村“一村一品”水果产业园的打造为契机,深入开展技术下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产业发展短板,逐渐恢复了柑桔产业。

“每年我们都深入到桑木箐和罗溪村开展科技培训3-4期,每期培训50-60人。”祥云县园艺站站长李洪坤介绍,为了支持鹿鸣乡重振柑桔雄风,全县积极搭建“省+州+县+乡”四级农业专家下乡指导平台,构建“产前、产中、产后”科技服务网络,采取“种源控制、土壤消毒、病虫害监测”等措施,从源头上管控好、根基上处理好、技术上服务好入手,彻底清除黄龙病滋生的土壤,为柑桔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组织培训

结合沪滇项目的实施和水网建设,鹿鸣乡整合项目资金2699万余元,新建抽水站14座,开挖蓄水池17座,架设输水管道76千米,小坝塘13座,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打破了生产用水瓶颈。先后建成桑木箐村“一村一品柑橘产业园”和罗溪村“一村一品水果综合产业园”。到目前为止,全乡共发展沃柑1300亩。

课堂搬到田间

部分已挂果

“去年就有人卖着果子了,通过电商销售,5块多钱一市斤,2亩沃柑就卖得5万多元钱。”王凤正信心满满地说,现在自己家也种了4亩左右沃柑,明后年就挂果了,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

来源:祥云县扶贫办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