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愚书论】碑学与帖学

2020-10-30新闻24

书法中的碑学初兴于明清易代之际,士人痛思时弊与亡国之因,书法一反元明以来的姿媚平淡,提倡雄强、刚健、质朴、苍浑,明末赵崡和郭宗昌较早的在各自的金石学著作中表达出尊崇碑学的思想,认为书帖几经临摹,风神已失,而碑刻字迹婉然,古法犹存,碑学遂由考据延及书法。初则标举汉隶,继而上溯篆籀、钟鼎文,下及魏碑、唐碑。

加上清代中前期以朴学为宗,金石学兴盛,碑版文物出土甚多,流风日广,至清末民初,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书法也随之追求斑驳、古拙、苍润、浑厚的金石味,并由书入画,出现了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以金石入画的书画大家,为书画艺术的发展开辟出了广阔的道路。

书法中的帖学主要是指崇尚王羲之和王献之以及属于其书法体系之下的历代书法名家法帖并以之来指导书法练习和创作。帖学以手札、书信为主,多忠实于原迹,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书作者的原本写字风格。

宋代以前的学书者都以历代墨迹为临摹、取法学习的对象,由于墨迹在古代不易保存和流传,五代以后有了刻帖技术,其中尤以北宋时期所刻的《淳化秘阁法帖》最为著名,该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官刻丛帖,帖学就建立在法帖辗转翻刻传拓的基础上。清代中叶以前,中国书法史以帖学占主流,此后碑学兴起,帖学逐渐衰微。

大愚书法作品

大愚书法作品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书法字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