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而曹操、刘备和孙权也从辉煌走向了死亡,新的中国局势也开始形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无疑是最亮眼的存在。
司马懿经过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成功诛杀了曹爽一党,将曹魏政权牢牢把控在自己的手中,也奠定了未来司马家族的辉煌。然而事实上,司马懿能够获得成功并非是偶然的,他为了这件事情布置了很久很久,甚至在11年前便埋下了伏笔。
司马懿出身名门,并且自幼便满腹经纶,因此为曹操所招募。然而,曹操的多疑是人尽皆知的,所以司马懿在这段时间中小心经营自己的事业,并不敢做出太过分的举动,也不敢表露自己的所有才能,最终成功逃过一劫,没有为曹操所杀。
等到魏明帝登基之时,司马懿才开始真正大展身手,在很多场战争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一个人倘若能力过于强大,是容易招来君王的忌惮的,而司马懿便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对此,司马懿并不害怕,开始制定自己的计划并践行。
辽东之战结束后,司马懿便在襄平城中大开杀戒,让人口繁盛的辽东几乎成为了一片白地,也为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而司马懿的狠毒并非是对敌人,对自己的士兵也是如此。辽东之战结束之后,时间已经到了隆冬,而辽宁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甚至有的士兵都被活活冻死了。
面对这样的现象,将士们自然是不会直接忍受的,于是纷纷向司马懿所要棉袄。一些知道朝廷动作的将领说道:“魏明帝给了我们一仓库的冬衣,完全可以分给士兵们。”然而,司马懿却表示:“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
简单而言,就是司马懿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不给发棉袄。因为这样的举动,司马懿获得了虐待将士的骂名。然而,司马懿的行为并没有受到朝廷的责备,魏明帝甚至因此而对他彻底放下了疑心,毕竟一个不被将士喜欢的人,怎么可能对朝廷造成威胁。
后来,魏明帝病入膏肓的时候,他果然不再怀疑司马懿,反而火速将其招到洛阳,并将自己8岁的太子托付给了司马懿。显然的,此时的魏明帝已然将司马懿当作是自己的心腹,是个类似于诸葛亮一样的存在。
但是可惜的是,司马懿却并非真的忠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所预谋的,也是韬光养晦之举。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和谋划,在11年后,司马懿给了曹爽致命一击,并开始暴露出自己的野心,最终为子孙后代建立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后人对司马懿的评价是比较偏向于负面的,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甚至表示:“司马懿的坚忍阴毒,远非汉末同时儒家迂缓无能之士所能比。”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