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康熙曾叫错使臣进贡的水果,误导后世至今,现在你的叫法也错了?

2020-10-30新闻15

水果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食物,它们不仅营养丰富、鲜美多汁,尤其到了夏天很多清凉爽口的水果成为了家家户户的必备。不过,不知大家有没有研究过水果的名字来源,他们的叫法很多都是民间“约定俗成”而形成的。

比如,“西红柿”就是西洋来的红色的像柿子一样的果蔬;我国西部盛产的“西瓜”最为甘甜;“南瓜”主要来自南方等等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不过,清朝时期,雍正皇帝因为一时不认识一种水果,随口喊了个名字,结果把人家约定俗成的名字给改了。

不得不说,康熙改的这个名字还挺好,若不是读起来比以前更加朗朗上口,又怎么会广泛流传于民间呢?这种瓜,我们现在叫做哈密瓜,要知道咱们新疆还有一个盛产哈密瓜的哈密市,但是哈密瓜的“祖宗”最初来源却是吐鲁番的鄯善县,而且是有自己叫了上千年的名字的。

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敦煌就已经开始种植哈密瓜,当时他们本地人就叫甜瓜。等到汉武帝开通了丝绸之路,便“时有敦煌献异瓜种,名穹窿。”“穹窿”这个名字听上去有点霸气,一点也不甜蜜,实际上这是维吾尔语里甜瓜“库拱”的谐音。

不过,“穹窿”这发音也挺拗口的,就连古代文人都忍不了,更别说老百姓了。古人的诗歌中但凡想要溢美一下“穹窿”,都是直接简称“甜瓜”或“甘瓜”。比如唐朝诗人骆宾王说:“归期未及瓜”,便是遗憾自己去天山跑了一趟,却没吃到“穹窿”,委屈。

宋朝时期的《长春真人西游记》里面也描述道,甘瓜的美味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等到了元朝,耶律楚材还专门为“穹窿”写诗:“午夜凉处剖新瓜。”明朝的《西域番国志》中也详细描述了这种来自于鄯善的“甜瓜”。

接下来就轮到到清朝了,1698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七年,这时候的康熙帝早已成就一番霸业,清朝周围的小国都对他服服帖帖。这一年,康熙派钦差大臣去西域查户口,等到哈密王国的时候,国王问我该怎么表达自己对圣上的感激之情呢?

钦差大臣道,你就带点土特产吧。哈密国王就想到了自家产的“甜瓜”,但是西域的人都知道鄯善县才是甜瓜祖宗的发源地,那儿的瓜才更有分量,于是哈密国王就带上了十几个鄯善县的“甜瓜”,一路悉心存放照看,奔波了两个月,才到京城。

康熙帝吃到“甜瓜”,龙颜大悦,想夸赞一番又叫不名字,忙问身边的大臣。大臣也都不知道这瓜的名字,只道是哈密国王敬献的。康熙顺口就说道:“这哈密瓜好吃!”群臣又直呼圣上英明,“哈密瓜”就是这么被叫开了。

之后,哈密国王年年上贡哈密瓜,所以,它也叫“贡瓜”。这个时候的哈密瓜还只有皇室少部分人和达官显贵才能吃得上,大家都心心念念着哈密瓜。1768年,清朝大臣纪晓岚犯事被贬去乌鲁木齐,还专门在《阅微草堂笔记》中长篇大论夸赞哈密瓜,看来是把哈密瓜吃到乐开怀了。

#康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