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变法前王安石的一首词凸显志向,罢相后只叨念两句诗,还被人误解

2020-10-30新闻7

历史上,王安石无疑是伟大的。虽然他的改革大业毁誉参半,但他的变法大业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王安石是历史上第一位影响了国运大文人,但他也是一位传统的文人,他的失意得意烦恼忧愁都会在其诗词中找到影子。

今天我们就跟朋友们一起欣赏王安石的一阙词,这阙词可以说是王安石人生高潮时期的宣言,是他远大志向的宣示,全词豪迈旷达,读来令人振奋。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王安石《浪淘沙令》

这阙词写于王安石大刀阔斧的变法前夜。这个时候的王安石无疑是踌躇满志的,他一直盼望中的明君出现了,他一直盼望着的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

王安石出道很早,24岁就中了进士。但是,朝廷封给他的官,都不是他想要的。这样馆那样馆的学士编修,这些他都看不上眼,他想要的能够让自己大干一番事业的官,要能自己说了算,要能改变大宋国运走向富强。

在皇帝身边起草诏书,这是无数文人都想得到的差事,司马光得到这个官时,心花怒放。而他却在为如何辞掉这个别人眼里的香饽饽而跟仁宗多次闹翻。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向仁宗上万言书,但石沉大海。他对仁宗这样的老皇帝失去了信心,现在,这个神宗正是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这位年轻人,就是他的明主,能够给他一个平台,施展平生抱负。如此,他如何不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呢?

这首词里,他写了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都是他自己的写照,代表了他的志向和抱负。一个是伊尹,商朝的开国功臣。他原是一名弃婴,作为奴隶陪嫁到商汤。后来汤王发现了他的才能,他也就得遇明主,成就了一番大业。

另一个是姜尚,也就是《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他的故事,中国人是人人皆知,渭水垂钓,80岁才出道,遇到明主周武王,灭商兴周,成就了八百年大周伟业。

伊尹和姜尚这两个人,跟此时的王安石非常契合。这两人都是在晚年才得遇明主,而此时王安石也已经49岁了,可谓是老之将至。

伊尹和姜尚,一个是奴隶一个是垂钓者,如果不是遇到了明主,也只能老死在山野之中。但是,伊尹遇到了汤王,姜子牙遇到武王,于是风云际会,谈笑之间,便建立了王业,如今千年过去了,谁敢跟他们比丰功伟绩!

这说的是伊尹吗,说的是姜尚吗?是,也不是,归根结底不是,说的是自己,说的王安石自己。他要力追伊尹超越姜尚,为大宋建立不朽功绩,名传千古享誉百世!

王安石确实也大刀阔斧去做了,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但是,事情并非如他所愿,虽然改革的红利从神宗起一直吃了好几代,但他变法的步伐总是遇到强力阻碍。

他之前尊敬的赏识的人,都变成了变法的绊脚石。而他又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他不想将这些人置于死地,但他们又拼命地反对他的新法。司马光那样的顽固分子也就罢了,苏轼也跟着起哄,欧阳修都不能理解他,这些大腕,让他很为难!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主要原因是他触动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其次跟他用人不当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变法的二号人物吕慧卿,德不配位,恋的不过是权柄,跟王安石为天下谋完全不同。后期,就是这个吕慧卿反咬他,让变法走向了末路。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安石是幸运的,因为他没有像他以前那些变法者一样,成为变法的牺牲品。即使是他的新法被废除了,即使是反对变法的对头们,对他的评价还是不低。皇帝也念念不忘他。

说到他的罢相,其实也不是罢相,都是他自己主动辞职的。王安石这一辈子,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辞职。宰相这样的官,也辞了两次,这就是所谓的两次罢相。

这就是王安石的精明之处,变法走不下去了,就不要逆天行事了,还是急流勇退吧,虽然心里痛苦至极,但还能怎么样?

王安石罢相回归金陵之后,再也没有提及自己曾经写的这阙词。而他整天念叨的,是这样的两句诗:

当年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他把这两句诗写成条幅挂在中堂,这两句诗每天都在为他抒发情怀。对于这两句诗,有人攻击王安石,说是他连诸葛亮都看不上。确实,王安石看不上诸葛亮,但这里不是这个意思。

王安石晚年最喜欢的这两句诗,不过是为自己做的一个总结。这里的诸葛其实说的是自己,是拿诸葛来说自己的。诸葛亮当年又做成了什么大事了呢?他鞠躬尽瘁得来的三国鼎立局面,不还是一统归晋了吗?他耗尽心血的蜀国呢,早就不复存在了。

这不就是说的自己吗?他呕心沥血的变法,也已经失败了,他重振大宋王朝的理想,也一样破灭了。跟诸葛一样,自己又做成了什么大事了呢?如此看来,诸葛真的不如终身就当一条卧龙,自己其实不也一样吗?终身在金陵隐居多好!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