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我们在这一天都会举行赛龙舟、吃咸鸭蛋、插艾草等活动,但其实插艾草是唐朝末年之后才兴起的习俗,而且这个习俗的背后还有一个很感人的事情,这得从黄巢起义说起了。
黄巢出生于公元820年,他生在一个盐商之家,家中富裕,从小就让黄巢读书习武,黄巢聪明伶俐,年仅5岁便能吟诗作赋,所以他从小就将考取功名作为自己的目标,可奇怪的是他多次参加考试都只能名落孙山,最后他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表达自己满腔的怨恨,然后离开了长安,回家继承产业。
公元874年,当时的唐朝已经一片混乱,藩镇割据,各地战争频发,百姓叫苦连天,而后全国又相继发生了旱灾、水灾等各种自然灾害,其中以河南最为严重,百姓连自己吃饭都成问题,压根没有多余的钱财和粮食缴纳严重的赋税。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地爆发农民起义,公元875年,王仙芝等人集结了一千多的农民,组成一支起义军队伍,并且很快就攻占了曹州等地,当众斥责朝廷纵容贪官污吏横行,过分欺压百姓,所以所过之处都得到了百姓的响应。
黄巢家大业大,本不用为生计操劳,但他心中有个做官的梦想,眼见入仕无门,索性投身起义军与朝廷作对,于是他找来了家族中的兄弟子侄,征集大家的意见,在他的影响下,家中八人全部跟着参加了起义军。公元876年,王仙芝带领的起义军攻占了河南八个县以及汝州,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此时黄巢在军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
因为起义军势大,朝廷为了减少伤亡就打算进行招安,黄巢起初并没有反对,因为做官本就是他最初的梦想,可后来却发现朝廷只打算授予王仙芝官职,并未有只言片语提及到他。黄巢十分愤怒,于是斥责王仙芝违背誓言,问他一人做官了,让部下5000多人怎么办?王仙芝迫于群众压力,只得勉强拒绝招安。
公元878年,王仙芝战死,于是大家推举黄巢为农民起义军首领,他带着部下攻占了虔州、吉州、信州等地,之后又转向福州。朝廷为了阻止他们不断壮大的趋势,于是放出“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的传闻,让百姓对黄巢军队避之不及。
在朝廷的干预下,黄巢军队所到之处几乎全是空城,为了了解原因,他在一次进城之前派了一位将军前去打探情况。这位将军前往查看时正好遇到一妇人带着两个孩子在逃亡,但奇怪的是她将大的孩子背在背上,让刚会走路的小儿子自己步行。
将军见状觉得奇怪,便上前问缘故,原来这妇人的丈夫在外打仗,他的哥嫂已经去世了,他们死前将孩子托付给她,所以她将哥嫂的孩子背在背上,如果遇到灾难好让他有更多的逃生机会。将军十分感动,便说让她不必逃亡,她的善良打动了黄巢,只要在门前挂上艾草,黄巢知道她是好人便不会伤害无辜。
妇人以为自己遇到了神仙,于是回去照做,结果黄巢进城后果然没有伤害他家,后来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在自家的门前挂上了艾草,当时正值端午,所以这个习俗便流传了下来。后来黄巢攻进长安后胡作非为,违背口号欺压百姓,最终于公元884年被朝廷斩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