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长汀10月30日电 (闫旭 张金川 龚雯)父母日渐年迈,务农越来越吃力,留在城市里打工赚钱,还是回乡照顾家里,一度成为摆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三洲镇戴坊村村民戴金星面前的两难选择。
“没想到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驾驶电瓶车带领游人参观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的戴金星笑着说。
2015年,他回到家乡,进入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工作。“虽然工资比在城市里打工低一些,但是工作稳定、不用三班倒,也方便照顾家里。”闲时,他会帮父母一起务农。
进入秋季,在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10万株银杏树林立山头,叶子正开始慢慢变黄。张斌 摄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汀县中南部,范围涉及河田、三洲、濯田等3个乡镇12个行政村,总面积590.9公顷。这里曾是长汀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经过30多年的生态治理,已实现“浊水荒山—绿水青山—花果满山—金山银山”的转变。
特别是,汀江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建成开放后,净化了水质,改良了土壤,形成了清新的小气候,成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升级版的生动展现。
“昔日‘火焰山’,今日花果山。”每个工作日早上,戴金星骑着摩托车来到湿地公园打卡上班,“以前的荒地变成了湿地公园,绿色植被越来越多,家乡的变化很大。”
他感慨道,现在游客越来越多,周边村民开民宿、经营农家乐或摆摊做起小生意,增加了收入;村子里新建了很多洋房,生活越来越好。
昔日的水土流失区,开创了荒山变绿洲的奇迹。不只是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的美丽嬗变也成为“红土地”上“绿色奇迹”的一个缩影。
南坑村中,10万株银杏树林立山头,叶子渐渐变黄。三十多年前,这里山光、水浊、地瘦、人穷,严重的水土流失让南坑一度被戏称为“难坑”。
南坑村当地小有名气的生态旅游村,不少村民将自家楼房改造成民宿。张斌 摄
1997年开始,南坑村打响“治荒治贫生态攻坚战”,引进企业租赁荒山2309亩,种植亚甜、郁香等银杏5万株,建立4000亩银杏生态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种植银杏,持续20多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8000亩。
南坑变身“银杏村”,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生态旅游村。沿着狭长山谷,农家小院星星点点错落村中,金黄金黄的银杏树吸引游人络绎不绝。
1997年,刚上任的支部书记沈腾香要求党员干部每人带头开垦5亩荒山种果,打响了“治荒治贫生态攻坚战”。张斌 摄
“如果集中建设住房,就会破坏原有的田园风光;我们保持村庄原来的布局,留住田园风光,致力建设‘杏’福田园小镇。”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说。
刚刚从草莓园回到家的村民赖六金,又走进怡凯农家乐整理客房,为即将到来的草莓采摘季做准备。这两年,村里的游客多起来后,赖六金种了3亩草莓供游客采摘,还将自家五层小楼的三层装修改造成民宿。
“草莓种得好的话,一年能有十来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赖六金以前想都不敢想,在村子里就能赚这么多钱,“今年生意好的话,我打算再装修两层为客房。”
生态美,百姓富。伴随着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乡村旅游、文体旅游和康养产业新模式应运而生。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入口处对面的棕旅房车露营地里,35辆房车排成一圈。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打造福建省最大房车露营地基地。
长汀县已成为中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去年,该县旅游产业收入达42.6亿元,健康养老产业实现产值6亿元。(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