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2020年中关村国际标准化主题周-标准与专利高峰论坛"正式召开,来自众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负责人、知名投融专家、企业家、中关村独角兽企业代表通过主题演讲与圆桌论坛的形式聚焦"专利与标准融合助力双创"展开热议。
"专利+标准"形成助推双创新路径
创新创业是核心专利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而专利与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创业的基本保障,标准是核心技术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标准化与知识产权蓬勃发展的同时,专利及标准协同发展对于硬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标准专利融合发展趋势、标准专利融合发展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效用与策略等问题正在成为创新创业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关切。
本次论坛以"标准与专利融合,助力创新创业"为主题,聚焦专利与标准,重点探讨标准、专利及二者融合发展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要作用,为支撑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创业工作开展前沿理论探索。在主题演讲环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联络处处长黄立,就《国际标准组织战略》进行了阐述;创道咨询创始人步日欣分析了《标准和专利在科创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标准与新技术部高级经理朱亚军, 就标准化工作实践中总结的案例与经验进行了分享;TD产业联盟法务总监王鹏,讲述了标准与专利融合的要点与挑战。在圆桌对话环节,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韩秀成、中粮智惠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白志昀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知识官常乐、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专利代理师王桂香等共同围绕"专利与标准融合,助力创新创业"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中关村"双剑合璧"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不利因素,中关村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在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创新、标准创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通过专利与标准的"双剑合璧",在科技战疫行动与创新创业稳增长中,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专利申请量5.2万件,同比增长10.4%;获得专利授权3.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万件;PCT专利申请量达2893件,同比增长45%;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超过13万件。在推进标准化工作方面,中关村企业和产业联盟创制发布10313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5825项、行业标准3072项、地方标准332项、团体标准650项;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社会组织。
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朱建红表示,在今年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知识产权在科技战"疫"、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关村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标准带动产业走出去的作用日益凸显。
据介绍,今年以来,示范区通过举办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和高价值专利路演活动,推荐了百余项抗疫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项目,中科院微生物所单克隆抗体治疗药物、新冠重组蛋白疫苗等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近200家中关村科技型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解决了"轻资产、缺担保"的融资困境,渡过了难关。中关村管委会制定发布了《关于强化高价值专利运营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探索破解高价值专利储备挖掘不足、知识产权评估难、综合服务能力强的运营机构少、企业承接专利运营的能力和动力不足等问题的路径和模式。
在标准创制工作中,今年年初,中关村管委会发布了《中关村示范区国际标准化工作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从加强国际标准储备与创制、打造"中关村标准"国际化品牌和优化国际标准化发展环境等三个方面提出16项举措,支持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增强创新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和产业联盟累计创制的国际标准434项,TD产业联盟、天地互连、京东方等单位分别在5G、IPv6、液晶显示器件等多领域的国际标准创制中拥有一定话语权。有效提升了示范区创新创业主体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朱建红提出,下一步,中关村将深化落实中关村国际标准化三年行动方案中有关支持方向和举措,聚焦国际标准化水平提升开展普惠性支持,通过实施强化知识产权运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政策措施等,进一步支持和引导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社会组织发挥标准国际化工作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新兴领域高成长企业标准孵育工作,支持和引导中关村新兴领域企业提升标准化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