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经济底盘
——看黄梅重大项目“开工图”
阅读提要
把建设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头号工程,用好国家对我省的一揽子支持政策,黄梅县围绕产业链建项目、瞄准短板争项目、紧盯民生谋项目,百余个省市县重大项目成为疫后重振“压舱石”。
产业链上建项目——
从工业洼地迈向产业高地
秋雨淅沥,位于黄梅县小池镇的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园二期工地热火朝天,这里正在建设5G光缆材料生产基地。
新材料是黄梅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科普达公司从事光通信材料研发生产,牵头制定三项行业标准,综合实力跻身国内行业前三。
“明年投产后,可年产3万吨5G光缆材料。站上新基建‘风口’,这个基地将成为公司发展新引擎。”科普达公司党委书记程文定信心满满。
今年以来,不少黄梅企业像科普达一样,向产业链高端发力,投资建设二期、三期,打造更有竞争力、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位于黄梅的宇星水钻是国内最大的彩钻生产商,占据全球60%的市场。彩钻是一个存量市场,面对市场的天花板,宇星水钻选择进军产业链上游,在黄梅追加投资10亿元,打造集烫钻、锆石、水晶灯饰球生产研发为一体的水晶科技产业园。
黄梅县委书记马艳舟表示,“作为工业洼地,我们围绕优势产业招引和建设项目,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奋力迈向产业高地。”
瞄准短板争项目——
25年接力争取,西隔堤加固工程开工
10月19日,华阳河蓄滞洪区西隔堤加固工程在黄梅县开工,总投资6.78亿元,建成后将惠及黄梅、武穴、龙感湖三地百万人民。
黄梅是鄂东有名的水袋子,每到汛期江河湖库险情不断。今年直到10月20日,该县才解除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7月初至今,黄梅汛期长达120天。”黄梅的决策者们早已意识到,日废斗金抵不过东风一浪,年年防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洪水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水利‘补短板’刻不容缓,加固西隔堤是关键工程。”县水利和湖泊局局长徐旭文说,西隔堤是鄂东地区防洪保安的重要屏障,被称作百万人民的“生命堤”,直接保护着83.42万亩耕地和京九铁路、合九铁路、105国道等全国重要交通干线。
“在黄梅,上了60岁的人,几乎都‘挑’过西隔堤。”跟踪项目多年,县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张良俊说,西隔堤建于1977年,此后10年,黄梅每年投入10万劳力筑堤,土堤先天不足加上时间久远,每年出险百次以上。
“为了西隔堤工程立项,我们准备了25年!”黄梅县县长刘欲晓说,1995年起,五届县委县政府25年接力争取,今年终于列入省级水利补短板强功能工程三年行动项目。
今年以来,黄梅县已向上争取水利补短板项目数十个,涉及项目资金近30亿元。
紧盯民生谋项目——
建设四大新区,千年古县变样
“一年多没回,家乡变了样!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有颜值更有气质!”10月中旬,黄梅女孩王娟回家休假,随手发的一条微信,在黄梅人的朋友圈刷屏。
黄梅是湖北的东大门,7平方公里的县城生活着20万居民。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按每平方公里居住一万人的基本密度,黄梅县城太挤了,城市面貌亟待改变,公共设施明显不足。
如何让居民宜居又宜业?黄梅的决策者谋定而后动:改造老城区,规划新城区,优先建设医院、学校、公园、路桥等重大民生项目。
在老城区,改造185个老旧小区、整治城乡人居环境渐次推进。王娟家所在的向阳小区建于20年前,地面坑洼、楼顶漏水,“改造后,地面铺渗水砖、屋顶做防水,连楼梯间的小广告也全部清理。”
四大新区各司其职:在滨河新区,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在城南新区,建设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晋梅小学等多所中小学校;在高铁新区,建设换乘中心、产业园区;在经济开发区,打造大胜关工业园。
目前,四个新区已建成20平方公里,黄梅城区拉开骨架,未来完成40平方公里建设规划后,可容纳30万人。黄梅县委负责人表示,将立足县域实际,谋划推进更多打基础、管长远、关全局、惠民生的重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