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使百姓安居乐业,皇帝经常大赦天下,大臣:您错了,这根本没用

2020-10-30新闻12

熟读中国历史的朋友,对于“大赦天下”这个词一定不会太陌生,新君继位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大赦天下这样的事情,来让自己赢得人心。这也给人一种感觉,仿佛大赦天下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好事,那些经常大赦天下的皇帝通常性情宽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历史上就有皇帝经常大赦天下,却被大臣劝谏的。

汉元帝刘奭,于元平元年(前74年)出生,是汉宣帝刘询的儿子,也是刘询发妻唯一的儿子,在刘询登基称帝后不久,他就成为大汉帝国的太子,并且地位牢不可破。

黄龙元年(前48年),汉宣帝去世,刘奭继承了帝位,开始了自己作为大汉帝国最高领导人的工作,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竟宁元年(前33年),42岁的刘奭病重去世,从继承帝位开始,他一共当了15年的皇帝,而在这16年中,他一共进行了10次大赦天下。

从黄龙元年开始,刘奭不停地大赦天下,每当天下出现一些类似于日食、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大赦天下那就是必然的,甚至于有的时候啥事都没有发生,刘奭也要大赦天下,次数非常频繁。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原来刘奭非常喜好儒术,想要以慈悲之心去感化民心,让百姓们安居乐业,而不是用律法刑罚让百姓们不敢做某事,对于律法的威严不是非常看重。不过他的做法并没有收到真正的成效,天下的秩序反而越来越走向崩坏,这引起了丞相匡衡的注意。

匡衡这个人大家应该非常熟悉,我们小时候写作文时,都会将他凿壁偷光的故事给写进作文里去,说匡衡这个人从小家里穷,晚上照不起蜡烛,但是他又很想读书,于是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从那个洞中引来邻居家的烛光,以此让自己好好读书,后来学业有成,当上了朝廷的大官。

不过我们小时候对匡衡凿壁偷光之后的事情就不怎么了解,而现在所讲的,就正是匡衡成为大官以后的事情,他在见到汉元帝各种大赦天下,却完全没有收到半分成果以后,实在坐不住了,于是果断给他上了一封奏疏来劝止。

这封奏疏非常经典,被后人命名为《上政治得失疏》,广为流传,匡衡在奏折中说道:“陛下躬圣德,开太平之路,闵愚吏民触法抵禁,比年大赦,使百姓得改行自新,天下幸甚。臣窃见大赦之后,奸邪不为衰止,今日大赦,明日犯法,相随入狱,此殆导之未得其务也……”

皇上您亲自践行圣人的德行,怜悯吏民因愚昧而犯罪,每年都会大赦天下,希望他们能够改过自新,安居乐业,这是天下的幸运!然而,从我所看到的结果来看,这大赦天下的举动根本就没有收到您想要的效果,那些奸邪之徒并没有因此改过自新,今天大赦,明天就又犯法入狱了,您显然做错了啊……

匡衡随后指出,想要让天下真正清平,让百姓们真正安居乐业,重点不是通过大赦天下去赦免那些监狱中的犯人,而是皇帝自己要以身作则,不做违背礼义的事情,随后提拔并影响到那些重要的官员,官员影响到基层吏员,再由吏员影响到百姓,这样一来天下的风气自然就会为之一新。

汉元帝看到匡衡的奏折后很高兴,觉得指出了切实的问题,还给匡衡升了官,然而并没有听从,还是照旧宠信宦官,让皇权日渐旁落,他的统治也是大汉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关于大赦天下这件事,其实通常是那些自认为统治已经出现危机的皇帝才喜欢搞,汉元帝15年大赦天下10次,后来的汉灵帝22年大赦天下20次,这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成绩不怎么好的帝王;而像汉文帝、汉景帝这样的明君,在位一二十年,大赦天下就3到6次,而且基本上也赦免不了几个人,因为民间风气很好,监狱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犯人。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