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奔跑吧湖北丨“中国红外芯”的底气

2020-10-30新闻12

为全貌展现湖北各地疫后产业发展现状,10月1日起,楚天交通广播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报道 《奔跑吧湖北》,多路全媒体记者前往湖北各地采访,助力湖北经济复苏发展,传递全省人民共克时艰的精气神。今天请听第二十九篇 《“中国红外芯”的底气》,由927全媒体记者章涛采制。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了国人的神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行各业的企业以不同方式支援武汉,打响了疫情防控保卫战。由武汉企业高德红外生产的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装备在机场、铁路、客运站、医院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成为了 抗疫的第一道防线。

01

时间回到2020年1月21日,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紧急召开生产动员会,力保半个月完成500—800台体温筛查产品的生产任务并交付使用。

1月25日,火神山和雷神山工程先后开启建设。高德红外的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用±0.3的测温精度,为这两座神山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回想起当时的日子,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晟历历在目。

“高德红外在做民品的部分,人数上只占集团人数的四分之一,但是那段时间,所有集团领导一致指令,举全集团之力在做检疫(设备),很多人接到消息想方设法回到岗位,有好几位(员工)骑车100多公里回来,骑了一整天。 ”

红外探测器测温的原理是捕捉物体发射的红外线,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转换成灰度分布,以视频或图像的形式输出。 红外体温检测的优势是无接触、可以在大面积人群中迅速准确找到体温较高的人员,是额温枪、耳温枪、温度计所不能达到的。

“把这些人找出来之后,再由现场的检疫人员复核,达到一个医学上判断的标准。它对于批量人群的筛查效率是很高的,可以观察一个5米宽的通道,通道过来的所有人员,都可以做一个体温筛查的标注记录, 1分钟能通过500人进行筛查。 ”

02

往年,高德红外一年能生产销售200-300套设备,虽然在疫情之前他们增加了一些库存材料,但是远远无法满足疫情所带来的巨大的需求。

经过全员奋战,高德红外完成了2万套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的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

03

17年前,非典袭来,全国进入抗 " 疫 " 紧备状态。那时的高德红外只是一家成立4年、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主攻当时国内尚未成熟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当时红外探测器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企业的大背景下,红外探测器价格暴涨几倍,大多数企业都只是从法国进口几台或者几十台。

直到现在,红外探测设备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依旧由欧美国家占据,“卡脖子”的原因就在于芯片。

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晟说:

“芯片是一个重投入的行业,前期投入非常高,周期非常长,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韩国、以色列、法国才有产品输出,像美国本土的东西是零出口。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探测器芯片,就只有去申请他们的许可证,这个周期大概是6-9个月,如果按照这个时间计算,我的许可证到现在可能都没有拿到,那有可能中国一台设备都生产不出来,对于防疫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

2010 年,高德红外在中小板上市,在得到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后,高德红外启动了对红外探测器芯片的研发。然而,芯片研发的难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困难太多了,不光是器件管制,连所有的技术都是管制的。刚开始做的时候,相关的论文材料都找不到,我们只能从最开始的原材料、基本工艺、基本原理开始研究,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对于芯片来说,从设计到流片到出产品到测设,整个周期快的话可能需要6个月,一般需要8-12个月才能出一版迭代,而且投入也很高,一版都是上千万。 ”

历经8年努力,高德红外终于在国产化红外探测器芯片技术方面取得了全面的突破,成为目前 国内唯一拥有三条生产线,且已全部达到批量生产条件的厂商。

04

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晟说:

“我们也深切的感受到,企业或产业要发展,一定需要深度的、很沉得下心的积累,如果没有积累,想应对一些突变的状况会很困难。如果说我们没有芯片能力或者接近20年的红外经验的积累,那疫情来了,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

一颗卧薪尝胆8年时间,突破西方封锁打造的“中国红外芯”,守卫了抗疫的第一道防线, 这是科技创业者们历经20年的坚守与创新,这也是英雄的武汉人民在科技战场的一次胜利。

记者:章涛 通讯员:余小小

责编: 刘贞 编审:黄宇达 监制:李曙光

#新冠肺炎_社会#高德红外#中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