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出版的大众日报,在一版倒头条位置刊发稿件,介绍了枣庄市中区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以智能化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全文如下:
车间里机器轰鸣,却见不到几个工人,一排排装满白色棉纱的条筒(棉纱筒)正在有序地向机台里输送原料。10月26日,在枣庄市中区山东正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眼前的景象颇有些颠覆记者对纺织企业的印象——这是正凯新材料借助工业4.0技术打造的全国首个“多品种智能化纺纱智慧工厂”。
“这些条筒,表面看装的都是白色棉纱原料,其实品种各不相同,有20多种。”该公司一分厂厂长何胜军介绍。
这些棉纱和条筒外观上无法区分,上错了原料怎么办?
面对记者的疑问,何胜军解释道:“这里每一只条筒底部都安装了芯片,机台地板上的智能识别装置能够读取识别这些芯片,一旦出错就会报警。”他边说边把一个正在工作的条筒推离识别装置,换上另一个条筒,结果该台机器停止转动,上方亮起了红灯。
正凯新材料开发的“智能条筒追溯系统”,运用RFID无线识别技术,在梳棉机棉条出口处装配定制RFID写卡装置,把每台梳棉机的品种信息和生产信息写入棉条筒的RFID卡中,并通过AGV智能输送到并条工序。在并条机条筒摆放位置下方,通过读卡装置,读取条筒的RFID卡信息,并和工艺排列设计进行智能比对。
“这套智能系统目前在国内纺织行业还是第一家,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何胜军介绍说,通过与海尔卡奥斯合作,正凯新材料已初步搭建起内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智能化生产,1万纱锭用人只有30多人,比同行业平均水平减少了一半多。
“以前业务员接到客户的意向订单,可能要询问各个生产环节的排产情况,再找公司管理层审批,一周时间都不一定能够排产,而现在业务员通过手机客户端查询工厂实时产能,管理层在手机上审批订单,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给客户排产。”何胜军介绍说,目前公司生产能耗降低了10%,研发周期平均缩短了30%,而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到了国内一线水平。据了解,正凯新材料20万纱锭高档新型特种纤维混纺纱项目被列入2020年全国纺织行业唯一国家重大技术改造专项,已通过专家审查。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枣庄市中区,抢先一步弯道超车,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推进智慧工厂建设,以智能化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距离正凯新材料不远处的伊德贝尔(山东)智家科技中心,借助工业4.0技术,实现了企业供应链间的无缝衔接,将仓库建在了“路上”。
“我们借助工业互联网技术,整合了ERP、MES、OA等企业系统,实现了信息可视化并且实时共享,打通了从客户到供应商的信息流。”伊德贝尔(山东)智家科技中心副总经理李忠磊向记者介绍说,客户会根据我们目前的剩余产能情况下订单,而供应商也能够根据我们每天的产能情况来决定如何分批供货,这样既提升了整个企业链条的生产效率,又降低了仓储等环节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枣庄市中区智能制造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37.2%。(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通讯员 陈龙 周杨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