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台州10月29日电(记者 范宇斌)“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1922年,散文名家、诗人、学者朱自清于浙江台州临海写下《匆匆》,感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9日,“名人后裔台州行”活动走进浙江省临海市,朱自清嫡孙朱小涛回忆起朱自清的往事。他说,“祖父朱自清是名人,光环笼罩的背后亦有平凡而普通的一面,或许这些也能铸成伟业。祖父温厚朴实、平和中正、律己宽人、为人正实,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
“名人后裔台州行”活动现场 范宇斌 摄
1922年春,朱自清应浙江省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只身前往浙江台州府城临海教书。在临海期间,朱自清创作了散文名篇《匆匆》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等名作。
那一年,朱自清从灵江畔的埠头上岸,坐轿到浙江省第六师范。“大概是轿夫的原因,为免得被挤着不便行进,所以专挑了好走的僻路,这一走没关系,在朱自清笔下却永远记下了台州的‘冷静’‘幽寂’。”朱小涛说,朱自清从此开始了一段台州情缘。
在临海期间,朱自清忙碌于工作,也写下不少关于台州府城的记忆,如“南山殿望江楼上看浮桥,看憧憧的人在长长的桥上往来;东湖水阁上,九折桥上看柳色和水光,看钓鱼的人……”
身在台州,朱自清也十分关注着整个文坛的动态,与好友俞平伯、叶圣陶等共同创办并坚持编辑《诗》月刊。
朱小涛谈及,在台州的一年是朱自清人生中重要的一年,他的人生观与文学观在这一年出现突破,并且他的“刹那主义”,就是在这一年,在台州临海,那一所让他感到温暖、觉得踏实的老房子里提出来的。
台州府城里朱自清雕像 范宇斌 摄
如今,台州府城里依然完好保留着朱自清旧居,这房子也是辛亥革命时期杨哲商烈士的故居,朱自清曾在这里生活了半年。谈及台州人,朱自清曾评价道,“台州一般的人真是和自然一样朴实”。
“我不能忘记台州的山水,台州的紫藤花,台州的春日,我也不能忘记。”正如朱自清笔下所写,他对台州印象深刻。如今,台州府城紫阳古街特地设置了一处朱自清背影雕塑,供游人缅怀。
春风化雨润三台——走进台州的文化大家特展展示朱自清相关的文物 范宇斌 摄
“朱家曾经也算是小康家庭,此后的动乱年代,因为两次家庭变故,家道中落。”以1924年朱自清从温州到扬州的日记举例,朱小涛说,“那些年,祖父的生活非常窘迫。”
1925年,朱自清进入清华大学任教。朱小涛引用朱自清日记谈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祖父的文字中也能感受到当时他承受着巨大压力。“祖父曾在清华大学期间,开设新文学研究课程,这门课的开设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在提倡新文学同时,祖父也没有放弃古典文学。”朱小涛说。
“祖父的文学造诣来自于儿时的积淀。”朱小涛说,祖父从小爱读书,进入扬州中学后,广泛涉猎各类文学经典,做起了文学梦。“晚饭餐桌旁,我的曾祖父认真经常检查祖父的作文、批语,可见祖父儿时家教非常严格。另一方面,我的祖父上私塾时,老师的精心教育也对他往后文学修养影响很大。”
浙江临海朱自清旧居 范宇斌 摄
谈及朱自清文学,朱小涛认为,“祖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在表达着真、善、美,这些特性历久弥新。”谈到兴起时,朱小涛朗诵起朱自清散文《背影》,低沉的声音仿佛穿越岁月,回荡在临海北固山下,这个朱自清曾工作生活过的地方。
台州府城外的浮桥,早已消失。而城内,紫藤花开年复一年……(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