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解敏10月29日报道:第四范式,是以数据驱动科研的一种全新的科研方式。科学数据作为一种关键的战略资源,重要性日益凸显。2018年国务院发布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对科学数据管理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2020浦江创新论坛唯一一场以云计算、科学数据为主题的分论坛今天举行。这场分论坛以“云时代的科学第四范式”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科学第四范式,探究如何通过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架构,推动科学数据的开放和共享。
科学数据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石,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如何更好的挖掘、汇集、利用科学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论坛现场正式发布《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首席执行官朱悦介绍:目前我国科学数据管理面临几大难题,例如随着科研投入增长,科学数据不断涌现,但是数据利用率很低,流失严重,很多数据产生以后直接递交到国际数据库,并没有留在国内。第二,很多科研机构缺乏对于数据长期保存的能力。第三,在科研当中对国际数据库依赖非常严重。根据国际权威组织所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科学数据库,美国排全球第一,而中国只有46个。如果切断科学数据供给,将会对我们科研产生极大干扰。
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通过对上海400多位科研工作者进行调查问卷,发现科学家对于数据管理需求很强烈,有86.5%科学家表示需要进行数据查找和获取,接近70%科学家表示希望进行数据交流和共享。
“行动计划将用三年的时间深化科技创新资源数据服务,探索科学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模式,探索共建共赢的科学数据应用模式,优化科学数据服务生态,加强国际合作,全力打造支撑“1+1+N+X”科学数据生态体系的技术载体。
其中,重点推动以云架构为基础的综合型科学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到2023年实现50PB存储的建设目标。同场正式发布的SCIPLUS科研云正是《三年行动计划》的一个良好开端,科研云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进传统科研工作向到科研第四范式的转变。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苏靖出席论坛时表示:上海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六年来,紧跟国家步调,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抓住核心关键技术、以四个“聚力”,持续有力地推进着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傅国庆表示,上海将贯彻落实国家的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精神,吸纳不同领域科学家的专业意见,在结合自身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更好的助力长三角和全国科研机构,建设能够满足未来科学发展的集科学数据汇交、存储、计算、共享与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科学数据中心。
随着海量科学数据的不断涌现,传统的科研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科研的高速发展,云计算经过多年发展,软件定义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存储虚拟化让计算能力极大延展,网络以新形式重构使数据流动更安全更便捷,真正实现科研大数据领域根据应用类型的不同而分配资源的混合架构,它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是难题也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