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与20部经典的上海相遇,青年学子在这里跨越时空对话大师

2020-10-29新闻13

“读完《奶妈》以后,我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称得上经典,如果一篇文章关注到足够真诚的、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东西,或许就可以算是好的作品。”今天下午,在上海作家协会举行的“与20部经典的上海相遇——2019~2020年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获奖作品发布会上,本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的杨宇沁同学品读的是魏金枝的作品《奶妈》,她从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冷门的作品谈到了自己这一代年轻人如何解读五四文化运动中的作家。

图说:杨宇沁同学 官方图

现代文学史离不开上海

回顾过去,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家,都曾和上海这个城市发生过千丝万缕的关系,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徐志摩、傅雷、柯灵、施蛰存……由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的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两年一届,至今已举办六年,三届以来累积的获奖作品字数超过28万字。本届大赛组委会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作家作品中选出20部经典文学作品,在华语文学网上开辟2019-2020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网页,提供免费电子阅读版。这些作品包括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凤凰涅磐》柔石的《二月》等等。据大赛组委会统计,这次参赛的近1500篇作品中,品读鲁迅的《狂人日记》、丁玲的《梦珂》、郁达夫的《夜茫茫》者最多,居20部作品的前三位。青年学子在经典文学的带领下,与先辈进行跨时空的对谈。

图说:活动海报 官方图

大赛终评委、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纪人透露,在入围的参赛文章中,最终获得一等奖的五篇,评的是鲁迅《狂人日记》、丁玲《梦珂》、郁达夫《茫茫夜》、施蛰存《春阳》、叶圣陶长篇小说《倪焕之》这五部作品。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孙颙提出:“如今第一届的参赛者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重要力量。如果他们日后继续做文学评论,将对文学意义重大。”

漂亮的文章离不开青年

上海是新文学的发祥地和繁荣地,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血脉不仅融入学术研究,也融入青年学子的成长品格中。上海作协副主席、作家孙甘露提到,如何在保持相当学术含量的同时,写出“漂亮的文章”,这是需要达成平衡的。

杨沁宇品读的《奶妈》不属于热门作品,“但正因为冷门,给了我完全自由的阐释权。”

图说:活动现场 官方图

相对于《奶妈》,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热门作品。复旦大学研三学生杨兆丰以《“候补”之谜——拓展中狂人结局的读解》获得一等奖。在他看来,《狂人日记》被一代代读者反复阅读,证明了文本本身的吸引力,尤其是“吃人”这个意象的冲击力。“如果把《狂人日记》比作一株植物,‘吃人’意象就像妖冶的花朵吸引众人的目光。其他值得关注的地方并非不存在,而是被抢了风头。这篇评论就为没有绽放的小花朵而写,希望读者不要错过这些风景。”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说,与20部经典的上海相遇,这种相遇不是简单地写写读后感,还是一种思想火花与丰富内涵的相遇。“我们不仅通过作品回味一百年前的时代,也要结合当代人的心理,结合当下面临的社会课题来回望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经典作品,思考它们是否给我们留下了提醒或答案。”(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