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中华民族近五千的文明史上,王朝更迭变幻莫测,既有秦始皇一统天下,汉唐盛世八方来朝,也有三国两晋南北朝纷争迭起,政权林立。权力的中心,让人心生向往,也让人心性疯魔。
临终嘱托随风飘逝
北齐是公元550年到577年存在于我国中原一带的南北朝政权之一,北齐皇家姓高,原本是东魏重臣,后在文宣帝高洋手里,继承爵位,废掉了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正式即帝位,国号为齐。
在这短短的不到三十年时间里,高家虽是皇族,但也上演了一幕幕令人错愕了伦理纠葛。开国皇帝高洋,驾崩时年仅31岁,在位不过10载。
临终时,高洋的长子高殷,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年仅17岁。虽然在古代,17岁的男子已经是不小的年纪,但也算不上是正当壮年,与他的六叔高演相比,无论是政治经验还是个人实力,都相去甚远。
这位六叔高演,是高洋的同母同胞弟弟,高洋驾崩的时候时年26岁,正当壮年。且此人性格深沉聪明,善于发现事件中的细节,在参与朝政的过程中,政治经验日渐成熟。
高洋还在位的时候,就十分宠信这个弟弟,对他委以重任,这也使得高演位高权重,独揽朝政。
高洋临终时,将高洋叫到身边,希望他辅佐幼帝。不过兄弟二人虽然表面上兄友弟恭,但谁也明白皇位的诱惑有多大。
权利再大的摄政王,也不比自己当皇帝来的痛快。对于儿子能当多长时间皇帝这件事,高洋也不抱多大希望,也就是一个说说,一个听听。交代完国家大事,也要把身边人安排好。
当时高洋的结发妻子李皇后,也不到30岁,风华正茂,美丽动人,高洋特别嘱咐弟弟,要保护嫂子周全,就差没有明着说,"皇位你抢吧,但是这个皇嫂你可不要动啊"。
在官场上混了10年的高演怎么会不明白高洋的意思,于是为了继续在皇兄临终前维护"兄友弟恭"的局面,高演把高洋交代的每一件事情都答应了下来。
高洋猜的没错,权力在手的高演在高洋去世后没有老实多长时间,高洋是559年去世的,560年,高演就发动政变,废了高殷,改元皇健,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
要说已经是皇帝了,想要什么样的后宫佳丽得不到呢,可高演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对寡居的皇嫂李皇后心心念念,最后还是不顾伦理纲常,强行占有了李皇后。
心性大变,荒淫无度
要说高洋,对这位李皇后确实与众不同。这个与众不同,倒不是说高洋只有这一个爱人。
我国古代婚姻制度一直是一妻多妾,为了人丁兴旺,经济能力足够的人家,在迎娶正妻前后,往往会纳妾,身为帝王的高洋,更是后宫充盈,高洋的好色和残暴,在历史上都是出了名的。
高洋在称帝的初期,还能够励精图治,在父亲高欢和长兄高澄奠定的基础上,治军严明,治政清廉,以法驱下,人得尽力,遇到战事也是亲自上阵,骁勇无敌。
在这样的治理下,北齐的农业、手工业和瓷器制造业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当时鼎足而立的三个国家:齐、陈、西魏中最富裕和强大的国家。
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成绩的高洋,没能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历史规律。在他统治的后期,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彻彻底底地躺在了之前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高洋开始明目张胆的公然沉迷于酒色,骄奢淫逸,不理朝政。百姓刚过上好日子没几天,高洋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和欲望,就开始大兴土木。
在都城修建了三台宫殿,设计精良,装饰豪华,从动土到完成,耗费民夫十万,民间怨声载道。腐败的统治还导致齐国军事力量衰弱,国势也有昌盛太平急转直下。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只对一人好
高洋在后宫做的荒唐事数不胜数。身为高洋的母亲,当时的太后实在是担忧不过,就把高洋叫来苦口婆心的规劝。
没想到,高洋觉得母亲的规劝是在嘲讽他,于是跳起来将母亲一顿暴打,在场的宫人都呆若木鸡。
事情传出皇宫,天下人也都摇头叹息,百善孝为先,百姓实在不能理解这位皇帝怎么能做出如此不孝的举动。
更让人错愕的事情还在后面,有一次高洋和李皇后的母亲、妹妹在一起,不知是因为什么,李皇后的母亲得罪了高洋。
高洋冷笑着说:"朕的亲生母亲朕都打过了,岳母还没有打过,这不公平",还没说完就起身把岳母又打了一顿。
高洋把其他的女性都当做草芥一般,今日可以把你捧上天,得到无限荣宠,明日就可以叫你小地狱,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历史上很少有被史书记为"草菅人命"的帝王,高洋是其中之一。
就是这样的高洋,在李皇后面前却始终恭敬如一,不仅爱恋李皇后绝世的美色,还做到了夫妻之间基本的尊重,这也是为什么高洋临终都想着好好安置李氏的原因。
命运的轮回还是命运的诅咒
高演继承了大统后,虽然励精图治,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高洋造成的破败局面,但老天好像没想给这个年轻人多长时间,登上皇位还不到两年,高演竟然也一病不起。
历史总是这样惊人的相似,在病榻上,高演找到了他的九弟,也是和他们一母同胞的第九个儿子高湛。
因为杀了自己的侄子也就是高洋的儿子高殷,高演担心自己的儿子高百年落得同样下场,于是直接向高湛表明,皇位给你,但你不要杀你的侄子。
高湛自然是一番表忠心,只是还不等高演下葬,儿子高百年也成了陪葬。
权力扭曲了人性,皇位扭曲了亲情,如果人死后真的有灵魂,不知高家兄弟再次见面后,将以怎样的颜面面对彼此。
文/朱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