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口碑不一 “沉浸式”演出多地开花

2020-10-29新闻14

置身于舞台之中,距离演员只有咫尺之遥,甚至成为演出中的一员……以“沉浸式”为招牌的演出作品正在演出市场中掀起一股旋风,并吹到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而相较于传统作品,由于沉浸式演出借助不同技术与呈现形式,更能增加观众的代入感,拉近舞台与观众的距离,使得沉浸式演出成为吸引观众的法宝。但不同作品营造出的氛围与效果高低不一仍是当下的事实,这也意味着各方从业者还需不断进行尝试与摸索,从而提高沉浸式演出的质量。

热门演出场场爆满

“沉浸式”成为当下演出市场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不仅包括北京、上海、武汉在内的多个城市相继有各式各样的沉浸式演出登上舞台,还有不少以沉浸式为特色的演出作品正处于筹备过程中,以在未来吸睛又吸金。

在北京,由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沉浸式儿童剧《遇见·贝多芬》刚刚在一周前登上了舞台,现场包括孩子和家长在内的数百名观众,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而此时在上海,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麦克白》的经典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正在持续上演中,尽管演出票定价少则520元,最高达到850元,但观众仍趋之若鹜。

不只是室内演出,在建德市,沉浸式实景演出《江清月近人》则成为10月以来的新热点,观众围绕着环岛重新看到建德市在历史长河中曾发生的故事。此外,当各项沉浸式演出作品亮相的同时,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则在今年10月中旬发布了一条关于《桂林一院两馆配套——文武巷项目沉浸式街道实景演艺剧目策划及运营实施方案征集》的内容,对外征集创意。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出,沉浸式演出已经覆盖话剧、戏曲、儿童剧、实景演艺等多种类型,背后所瞄准的观众人群也涵盖了不同年龄群体,且多场演出均实现火爆的观演场景。以《江清月近人》为例,建德市新安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燕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十一”黄金周期间场场爆满,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另据公开资料显示,《不眠之夜》自首演以来,至今已演出近千场,观演人次超过30万人,门票时常售罄,平均上座率超过95%。

观众赵女士表示,此前观看传统演出作品,尽管演员的表演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多少仍会觉得自己与舞台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但沉浸式演出则能让自己更为投入到演出中,同时形式也较为新颖。

打破固有束缚造氛围

众多沉浸式演出作品的上线,以及更多作品或项目积极筹备中的现状,令这股热潮愈演愈烈。而相关作品之所以能够实现沉浸式的效果,一方面与采用更多技术手段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与打破观众与舞台的约束,双方不再只是一方观演、一方表演的关系有关。

以《不眠之夜》为例,该作品将一座大楼的五层楼面改造为90多个房间,数十名演员在不同的房间内进行表演,观众也并非局限在固定的座位上,并能选择跟随不同的演员体验到不一样的剧情与场景。这一设置无疑令观众获得了探索感,甚至有观众为了完整看到整场演出而看了上百次表演。

剧评人蒋颖表示,从近景表演到互动式戏剧,再到《不眠之夜》等更具沉浸式的演出作品,近年来演出市场正在打破舞台与观众之间那层看不见的屏障,这一变化让观众感觉自己也是舞台中的一员,同时也能成为吸引新观众群体的招牌。

除了演出形式翻新外,沉浸式演出作品也会利用灯光、多媒体以及VR、AR等新技术,与剧情进行配套以呈现演出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加强与技术的融合也已被列入相关政策中。其中在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并提出“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加强内核摆脱空壳质疑

按照当下的发展趋势,沉浸式演出作品将成为未来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类型之一,同时该类演出对观众产生的较强吸引力,也带动更多从业者入局。

然而同时也能发现,现阶段沉浸式演出作品的口碑仍高低不一,在部分作品被观众奉为经典的同时,也有另一部分作品反而备受质疑。观众胡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有的沉浸式演出能明显看出来是内容不够形式来凑。虽然演出一开始能被氛围和效果感染,但随着后续深入观演,便会愈发觉得作品较为空洞。此外,还有的作品只是打着‘沉浸式’的幌子,只用了一点灯光就说是沉浸式演出,未免有些挂羊头卖狗肉”。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演出市场中,虽然沉浸式作品的热度逐渐攀升,但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也是事实,各方仍在探索与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会导致部分作品的实际体验不达预期。当然,也会有部分演出只是想打着“沉浸式”的幌子来提升上座率,毕竟演出市场的观众还在逐步培养中,因此部分作品也想蹭些热点来获得更高的曝光度和关注量。

对此,演出行业分析人士黎新宇认为,归根结底,一台优质的演出离不开演员精湛的表演与剧情巧妙的设计,只有内核足够强大,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因此可以发现,相较于单纯用新技术打造的沉浸式,反而是从演出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并营造沉浸式氛围的作品更受欢迎,而技术虽然能让作品的优点进一步放大,但更多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效果。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郑蕊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