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Auto-First|张驰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驱动汽车产业加速变革。能源、互联、智能革命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10月27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简称路线图),此路线图受工信部委托,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了1000多位各相关领域专家历时一年5个月修订完成,面向中国2035新能源汽车规划研究及汽车相关“十四五”科技规划工作,具有较高的前瞻性。
根据路线图2.0,预计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商用车将实现氢动力转型,同时,智能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国内广泛运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介绍, 目前,我国乘用车平均油耗持续下降,接近2020年5L/100km目标值。已大量用高压缩比(12-13)+米勒循环+变排量附件+低摩擦技术等先进节能技术,汽油机热效率逐步靠近40%,自动变速器占比达70%以上,7DCT和8AT相继量产,CVT方面,CVT180、CVT250相继量产。
商用车节能进展相对缓慢,但有部分突破。变速器的多档化和小速比后桥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柴油机热效率、混合动力目标较难实现,低滚阻轮胎推进不太理想。
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在动力电池技术和规模进入世界前列,驱动电机与国外先进水平同步。充电设施建设初步满足发展要求,智能充电、V2G等前瞻技术进入示范测试阶段。
李骏介绍,2019年插电混合动力乘用车B状态燃料消耗量达到4.3L/100km,相比乘用车平均水平节油25.9%,提前实现技术路线图1.0版2020年目标5L/100km。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了电堆、压缩机、DC/DC变换器,氢气循环装置等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实现。
李骏同时表示,目前,我国汽车研发用设计与模拟平台软件、车规级计算芯片、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高精度传感器等严重依赖国外。部分关键基础材料尚待突破,部分基础工艺尚有瓶颈,部分关键零部件进口依赖严重,难以达成产业链的安全可控。
基于汽车技术发展的社会愿景和产业愿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坚持纯电驱动发展战略,提出面向2035年的六大总体目标。
第一,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峰,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第二,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第三,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基本成熟,产品大规模应用;第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第五,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第六,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完善,原始创新水平具备全球引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