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记者 赵昊 刘望)今天(10月29日)上午,陕西省十二届政协第27次月度协商会在西安召开,与会人员围绕“陕西省自由贸易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言献策。会上,西安仲裁委员会陕西自贸区仲裁院院长兼国际商事仲裁院副院长刘红针对推进陕西自贸区商事仲裁法律服务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
西安仲裁委员会陕西自贸区仲裁院院长兼国际商事仲裁院副院长刘红。
目前,陕西自贸区设立的仲裁机构有三家:一是2015年成立的西安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院,主要针对高新区及“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提供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二是2017年成立的西安仲裁委员会陕西自贸区仲裁院,主要负责自贸区仲裁案件办理、理论研究和合同备案。截止目前办理的仲裁备案824件,业务量居全国自贸区类仲裁院第一;三是2017年成立、2019年正式运营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安丝绸之路仲裁中心。
但在刘红看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仲裁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涉外人才短缺。仲裁与诉讼、调解及其他法律服务机构对接机制创新力度不够等问题。
刘红建议,加大对商事仲裁的重视及支持力度,推动仲裁机构根据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及省上的《实施意见》进行符合国际化要求的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推动建立陕西省自贸区联盟,共同服务自贸区建设。
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涉外人才服务陕西自贸区。加强对现有法律人才的培养力度,独立开设或联合国际仲裁机构、高校开设国际仲裁实务与理论、外国法律应用等课程,提升现有人才的涉外理论及实践水平。仲裁机构应积极引进和吸引国际知名仲裁员加入仲裁员队伍,依托自贸区仲裁联盟,加强与国内自贸区仲裁机构及国际机构间的合作交流。
依托《纽约公约》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的相关要求,探索自贸区仲裁的司法审查制度;建议人民法院根据上述意见研究自贸区诉讼机制,积极与仲裁、调解等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快研究《新加坡调解公约》的适用和落地,积极推动仲裁、诉讼、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加强与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理念与实践接轨。
相关部门协调仲裁机构、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针对自贸区仲裁规则、仲裁制度及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制定符合自贸区特色的仲裁法律服务体系。鼓励高校开展自贸区法律制度等课题研究,为自贸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言献策。同时,依托西安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等机构与国际仲裁机构的现有合作,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建立国际仲裁学习班或研讨团赴国外知名仲裁机构进行考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