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隋文帝杨坚从专权到篡位 这两个人出力最大

2020-10-29新闻20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即位后,在正式净面积方面进行改革,实行三省六部制,巩固了中央集权。他的皇位得的非常容易,仅仅八个月的时间,从专权到达了篡位。

而这个过程中,有两个人出力最大,甚至是关键性的,他们就是刘昉、郑译,时人称“刘昉牵前,郑译推后”,形容杨坚是被他们连个连拉带拽,推上皇位的。可是,杨坚称帝后,为何翻脸无情,将功臣之一的刘昉处死呢?

一、刘昉是何许人也?

刘昉是博陵望都人,父亲在北魏任大司农,后来跟随孝武帝迁入长安,被宇文泰任命为东梁州刺史。史书说刘昉“性轻狡,有奸数”,虽然带有贬义,但从侧面说明他还是有智谋的。北周武帝在位时期,刘昉以功臣子弟的身份入侍皇太子(即北周宣帝),奠定他日后的政治基础。宣帝即位后,刘昉成为皇帝的宠臣,“出入宫掖,宠冠一时”。

当时,有三位近臣最得北周宣帝的信任,他们分别是刘昉、郑译以及颜之仪。别看他们三个官位不高,但由于是皇帝的近臣,宣帝对他们言听计从,所以三人可以说权倾朝野。不过三个人却分成两派,刘昉与郑译的关系很好,都是北周开国元勋的后裔,两人算是一派,而颜之仪则来自南方。

二、如何帮助杨坚篡位?

580年五月,北周宣帝宇文赟突然患病,一病不起,而且无法言语。宣帝虽然在一年前就已经退位,但他的儿子静帝只有8岁,根本无法执政。当时,宣帝病重的消息被刘昉、郑译、颜之仪给封锁了,三个人各怀主意。刘昉、郑译毕竟名望、资历不够,所以无法出面辅政,但他们让自己的权势在将来受损。

当时,最有条件辅政的自然是宣帝的五个叔叔,他们也已经在入朝路上。在这种情况下,刘昉、郑译密召杨坚入宫,想推他来矫诏辅政。杨坚在得知情况后,当场推辞起来。刘昉说道:“公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听了刘昉的话,杨坚这才下定决心,就这样,在刘昉、郑译的帮助下,杨坚成为北周的权臣。八个月后,杨坚称帝,建立隋朝。

三、刘昉为何被杀?

杨坚成为权臣后,对刘昉很好,“拜下大将军,封黄国公,与沛国公郑译皆为心膂”,“前后赏赐巨万,出入以甲士自卫,朝野倾瞩,称为黄、沛”,是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隋朝建立后,刘昉进位柱国,改封舒国公,但却失去了往日的权势,“闲居无事,不复任使”,因此他郁郁寡欢,心怀不满,与同样失去权势的梁士彦、宇文忻交往。

586年,杨坚突然下诏,将刘昉、梁士彦、宇文忻三人逮捕,并且抄家,理由是三人打算谋反。但事实恐怕不是这样,三个人当时已经无兵无权,根本没有造反的条件,只不过在一起发发牢骚而已。但杨坚这个人外宽内忌,对此不能绝对不容忍,于是三人被处死。临死前,宇文忻看到了高颎,连忙跪地求情,刘昉勃然作色,说道:“事形如此,何叩头之有!”

来源:凯风网综合

#隋唐#君王皇帝#刘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