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原来“喝水”也这么有讲究!看中西医如何在“水里”思想碰撞?

2020-10-29新闻7

关注@中医医师王书亨,与你分享不一样的中医知识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都需要喝水,但有一些人说要多喝水,有人说水喝多了给肾脏增加了负担,那到底怎么喝水才健康呢?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事。为此我专门读了美国医学博士巴特曼的《水是最好的药》这本书,看看西方国家对于喝水这事怎么认为。

巴特曼博士认为,人体构成了70%都是水,水在维持细胞结构、能量供应、内环境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身体长时间处于脱水状态,会引发很多疾病,如肥胖、抑郁症、哮喘、过敏、癌症等。如果保持一个好的饮水习惯,这些疾病都可以自愈。

这一从宏观角度对人体如何维持健康的认识和中医观点不谋而合。

都重视身体内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而非病源微生物或者癌细胞本身。

只不过他把这个“内环境”完全等同于了水,一定是存在些偏颇的。

他还认为,水分为两种,一种是渗透结合态下的非自由的水,一种是参与消耗水分生理过程的自由水。

比如说糖尿病患者,水处于组织液中,细胞腺体内缺乏自由水分,血糖升高导致血液渗透压增加,于是细胞腺体内的自由水分进一步减少,导致细胞更加缺水。

腺体功能因此也逐步减退,最终导致糖尿病不断加重。这些观点和中医结合着看就十分有趣。

中医里,有很多疾病就是水液停在不该停留的地方,比如说溢饮、悬饮、支饮和痰饮等,还有“渴而不欲饮”这种看似很矛盾的症状。

是不是就是所谓的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关系呢?且他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和中医也有相似之处。

中医讲叫“消渴”,肺通调一身之水气,“心移热于肺”导致水液不能正常布散导致,是由缺水导致的热病。

他认为糖尿病是由胰岛细胞缺水而功能减退导致的。两者都意识到糖尿病和缺水有关。

治疗方面,他的观点就是补水,合理的每天补充水分,不要让细胞处于脱水的状态,细胞的功能就会逐渐康复,糖尿病逐渐也就好了。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糖尿病患者多饮多尿,水并不能很听话的回到细胞腺体里,如果单纯靠喝水来治疗很难得到满意的疗效。

而中医不光认识到缺水,还认识到是因为心肺两脏的不和导致的缺水,因此可以通过用药可以除掉不该停留的水,恢复藏府功能让该留的水留下。

那么该如何喝水?我也将会重新从两个角度来解读。

巴特曼博士:每天喝1/32体重的水,喝一升水应补充1.6g的盐。

判断喝水是否足够的标准是尿液呈透明或者淡黄色。喝水多并不会给肾脏增加压力,反而水少会给肾脏带来更大的压力。

当水少的时候,肾小球血液浓度相对增高,渗透压就变大,为把代谢废物从肾小球运输到肾小囊中就需要更大的压力。因此不要担心喝水多会给肾带来压力。

中医:具体量无要求,通过尿液来判断,标准同上。

如果身体健康,喝水不用担心给脏器带来压力,但是心脏病患者要注意,喝水多血容量上来会给心脏带来负担。

一些脑梗患者最后没有死于脑梗而死于心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治疗脑梗需要维持血容量,不断进液体,结果心脏负荷太大,就此罢工。

巴特曼博士:饭前一杯水,刺激激素敏感脂酶维持激活状态。饭中口渴也要及时喝水。

中医:不建议,消化食物需要阳气,喝水会阳气消耗。用现代医学解释就是喝水会稀释胃酸,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巴特曼博士:清晨2杯水,促进胃动素的分泌,有轻泻作用。

中医:不建议一睁眼就喝大量的水,早晨阳气生发,要顺应自然和身体的规律,喝水不利于阳气的升发。

晨起口渴可以小饮一口温水,洗漱完了,活动活动,身体完全苏醒了再喝水。

巴特曼博和:不和咖啡、茶、酒精类饮品、碳酸饮料和含人造甜味剂及阿斯巴甜的饮品。

这些饮品会加快水分的流失,造成细胞脱水而引发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

中医:赞同。水是最好的饮品。

巴特曼博士强调了补充足够水分的,具体怎么喝没有具体说明。

但是从中医角度,建议小口频饮温水,十分不推荐一口气喝一瓶的喝法,水也是需要运化的,一下子喝那么多水横在中焦,运化不及时形成水饮不说,还会导致气逆。

一个朋友说他午睡前喝了一瓶水,起来嗓子又燥又疼。这就是水没有被运化成所谓的“自由水”,反而气逆郁火,造成咽喉疼痛。

最后和大家分享《水是最好的药》所述的保持健康的四大步骤:

1、平衡水分和盐分的摄入,避免出现脱水的情况。

2、锻炼身体各部分肌群,最好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

3、均衡饮食,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和蔬菜。

4、远离人造饮料。

你的每一次对身体的改善,都是我创作的莫大欣慰!

@大家健康#健康大V创造营#

#糖尿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