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厦大与三明的校地情缘——百年渊源 山呼海应
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武夷与戴云山脉之间,闽中与闽西北结合部,有一座新兴工业山城——三明。她是老区苏区、中国绿都、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祥地。
东海之滨,鹭岛之上,坐落着一座有“中国最美大学”之称的高等学府——厦门大学。碧波涛涛,白鹭翱翔;人才济济,南方之强。
一山,一海,山海常相连。一校,一地,校地情缘深。百年来,厦门大学与三明有着剪不断的历史渊源,有着深厚的互助相伴。
山呼海应兴实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条贯通山海的鹰厦铁路,拉近了厦门与三明的距离。 当年,厦门是海防前线,三明是“三线建设”的工业基地,使命不同,却山海相望,比肩向前。
1958年6月,三明工业基地破土动工,浩浩荡荡的建设大军从祖国各地云集工地,厦门大学与三明的“山呼海应”随之开启。
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响应学校开门办学的号召,乘坐刚通车不久的鹰厦铁路列车奔赴三明,一边上课一边参加劳动。
这支厦门大学青年学子支援三明工业基地建设力量,有200多人,劳动全靠人力挖、填、运、夯,甚至为了靠近土建工地,他们在工地旁搭竹棚入住。虽然十分劳累艰辛,但他们在工地掀起一场场劳动竞赛,展现了一幅幅厦门大学青年学子吃苦耐劳、斗志昂扬、扣人心弦的画卷,书写了滨海大学支持山区建设的壮丽篇章。直至1959年3月,在完成工地初期的土方工程后,厦门大学中文系师生才离开三明返回厦门。
1958年,厦门大学青年学子支援三明工业基地建设。图为万人大会战工地场景。
一纸调令,是一段山海呼应、倾力相助的感人故事。97岁高龄的江培萱一家与厦门大学和三明有着不解的深厚情缘。1957年至1962年是三明重工业基地建设初期,新开垦的处女地呼唤着各种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当年省委在全省征调科技人员建设三明,时任厦门大学化学系讲师的江培萱成为明确抽调的两名人员之一。组织需要的地方,便是他的学识和才华施展的地方——导师卢嘉锡教授“忍痛割爱”,毅然把江培萱推荐到组织需要的地方去。
1958年的三明,条件非常艰苦,居住、饮食、出行条件都非常差。初到三明的江培萱把艰苦当作荣誉、当作组织的信任,以“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的高贵品质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拼劲闯劲,用自己在厦门大学所学,参与了三明化工厂新上项目的原理和工程计算,克服了种种技术难题,为三明化工厂的建设奉献了青春,贡献了力量,表现出了厦大人的无私情操与卓越精神。他的精神在他的女儿、厦门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江青茵身上得到延续。近年来,江青茵多次前往三明,参与三明市主导发展的氟化工产业。
上世纪60年代,卢嘉锡任所长的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三明设立分部。当时,厦门大学化学系不少教师到三明分部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留下了校地科研协作的一段佳话。
“我当时研发的DHZ-1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还是由福建三明无线电二厂生产的。”时隔40多年,田昭武对厦门大学与三明山海产学研协作的经历记忆犹新。1978年,三明无线电二厂的技术骨干,来厦门大学找到田昭武。之后生产的几百台电化学综合测试仪供全国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使用。这些测试仪十分灵敏管用,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电化学综合性仪器的历史,超过了当时外国进口的设备,并获得了当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芙蓉湖畔聚英才
在三明市三元区,有一所以陈景润命名的近百年的 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1943年12月10日,陈景润的父亲陈元俊调往三元县工作,10岁的陈景润入读三元县三民镇中心小学(即三元区实验小学,现名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后来进入三元县立初级中学就读。三明成了陈景润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地方。1950年陈景润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从此踏上科学研究之路。几十年后,厦门大学原创话剧《哥德巴赫猜想》在各地巡演,生动讲述陈景润勇攀科学高峰的故事。
山城游子求学鹭岛,教坛耕耘独领风骚。籍贯三明沙县的 邓子基,于青年时代赴鹭岛深造,1952年从厦门大学经济系(《资本论》研究生班)毕业,并留任厦门大学财金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成为全国重点财政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厦大发展做出斐然贡献。六十载劳心终不悔,从教60多年来,邓子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财税专门人才。作为籍贯三明的厦门大学学子杰出代表,他严谨的教学科研作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来者。
朱熹故里情牵厦门,留洋归来奉献母校。三明市尤溪县是宋代理学家朱熹出生地,人杰地灵,许多优秀人才,考取厦大,成就了非凡的事业。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特聘教授、博导林圣彩,就是其中一位。1984年,林圣彩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博士;1991年1995年,美国Howard Hughes Institute at UCSD,博士后;1995年200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实验室主任等。新世纪后,他回到母校厦门大学任教,于2003年12月-2017年5月,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近年来,林圣彩教授以细胞代谢稳态调控为研究核心,针对细胞对营养物质与能量的感知机制以及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林圣彩早前的成就还体现在解释了两种侏儒症的发生机制等其它成果上。林圣彩说:“我小时候在山里长大,长大了漂洋过海求学,一生追求的就是真知、真理。自己准备好了,回母校教书,为国效劳,图的就是一份感恩,实实在在地做些事。”
从闽师源头到白城海滨,三明市一直是厦门大学优秀生源地之一。至今,厦门大学的校园里仍活跃着一大批三明籍的优秀专家学者:张铭清、廖泉文、朱孟楠、朱仁显等教授……他们在海滨厦门谱写了一段段学子助力经济特区发展的佳话。
史海钩沉寻根脉
“全闽师范学堂——福建省立师范学校——三明学院”,校长之缘,像一条红线,将厦门大学与三明这片土地牵连在一起。邓萃英作为第一批学子到福州考入全闽师范学堂,修习四年,以最优等成绩毕业,1920年10月被厦门大学筹委会推荐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全闽师范学堂之后的福建省立师范学校首任校长姜琦,曾任厦门大学教育系主任;2013年6月,厦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晓明教授到三明学院任副校长。
我国现代电化学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厦门大学校长田昭武的中学时代,就在永安一中度过。1938年5月中旬,厦门沦陷,日战机频频空袭榕城,福州告急。随后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身为省政府职员的田昭武父亲田则恒随着内迁人士抵达永安,一家老小也随之前往。福建省教育厅为了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在永安创办了省立永安中学,地点设在永安吉山。学校创办第二年,1939年9月,田昭武入读省立永安中学,前后就读6年,一直到高中毕业,他以全校高中三年理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厦门大学化学系。每每提及那段艰苦但难忘的高中生活时,田昭武总不忘提醒人们应当传承在艰苦中求学,追求真知、积极上进、立志为国的精神。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回忆起了1940年他与同学三人,为求学报国,从家乡广东徒步到福建,到达设在三明永安的福建中等师资养成所求学的经历。环境纵然艰苦,但同学们在一起孜孜以求,刻苦攻读的情形令他难以忘怀。1941年秋,他考入厦门大学,主修教育学,辅修经济学,由此开启了他的教育梦想。
山海协作谱新篇
闽之山,何苍苍;闽之海,何泱泱。在新时代,厦门大学与三明加强校地合作,再续山海情缘。
2015年6月,厦门大学领导带队到三明市开展市校合作考察,厦门大学与三明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校地合作开启新征程。校地合作协议签订以来,以校地共建为“纽带”,以项目攻关为“突破”,在有效提升厦门大学与三明的校地产学研水平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三明高质量发展。
作为三明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的三明学院,早在2010年,就与厦门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支援协作关系。2017年3月,在厦门大学与福建省九市一区校地战略合作2017年工作会议上,三明学院作为唯一高校与厦门大学签署支援协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了两校的合作关系,借力推动三明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建设步伐。近期,厦门大学正与三明学院推动向福建省和教育部申请,将三明学院作为对口支援高校。
2019年8月1日,厦门大学领导率队赴三明市调研,走访了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明学院、永安石墨烯产业园、大田县清航无人机产业化项目、第二集美学村红色文化旧址等,与三明学院开展校际交流,参加厦门大学博士生服务团服务三明地方经济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进一步推动厦门大学与三明市的校地合作,为“山有呼、海有应”做出最好注解。
2019年11月21日,厦门大学在三明永安市举办“重返黄历乡:契约文书与社会经济史研究”学术座谈会,纪念历史学家、厦门大学教授傅衣凌在永安发现明清契约文书80周年。历年来,厦门大学对三明在传统村落保护、地方产业规划、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为三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研究咨询报告。其中,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在尤溪县南溪书院建立厦门大学国学院教研基地,推动朱子学文化研究的深入。今年暑期,厦门大学“源梦启航”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紧密围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实践主题,深入三明市开展实践调研,用双脚丈量红色热土、用理想勇担强国使命、用才干致敬无悔青春。
厦门大学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深入三明市开展实践调研。
近年来,厦门大学对三明市发展支持聚焦于“新”,聚力于“兴”,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科技合作,打造新的增长极。越来越多的企业受益于厦门大学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综合优势,合作项目实施一批、落地一批。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在产学研用、教育培训、人才培养上紧密结合三明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拓展深度和广度:厦门大学于2017年牵头成立“福建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三明永安市和大田县的相关企业成为会员,永安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管委会作为首届副理事长单位;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推动与永安市政府、永安石墨烯工业园共建永安石墨烯应用工程实验室,总投资3000多万元,努力打造成为辐射省内外的石墨烯材料与应用高水平研发基地;厦门大学对新材料、新技术的支持与合作,为三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与三明宏盛共建新材料研发中心;福建省清流县闽山化工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研究所联合研发实验室;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智慧林业联合实验室;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与宁化月兔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在共建博士后流动站、校企实习实训等方面开花结果……
往东,一座滨海名校。向西,一片青山巍峨。百年渊源有情缘,山呼海应再迈步。如今,厦门大学与三明的校地情缘,正谱写着新时代的最强音,声声铿锵,响振山海。
厦门大学
原文刊载于《三明日报》 2019年12月23日第A4版
文:马腾 韩巍巍 欧阳桂莲 魏昊
图:厦门大学档案馆
编辑:战中鸿烁 刘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