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0月29日电 昨日上午,深圳与成都两市探索构建生态环境东西部区域交流合作的新模式,在生态环境领域“喜结良缘”。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刘初汉,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军分别代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签约。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友好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全方位合作制度以及环境项目合作制度,重点围绕“环境信息共享、产业发展协同、环境技术研讨、人才交流互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成都对标深圳、借鉴深圳、学习深圳,奋力书写美丽新天府的生态画卷。”张军表示,在“十四五”即将启航之际,成都与深圳正式缔结为友好生态环境局,既标志着双方的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也意味着双方将继续在国内城市间合作的道路上锐意探索。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提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同时一直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在大气、水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相信两局将会在共商、共建、共赢基础上再创佳绩。”刘初汉表示,两地生态环境局的合作交流开展,必将为两地生态环境事业发展凝聚合力、增添动力,勠力同心助力美丽蓉城、美丽深圳建设再上新台阶。
具体而言,双方今后将共享环境信息,实现生态环境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等各类可以公开发布的相关信息资源共享;将共享科技成果,针对经济转型升级、突出环境问题解决、环境科研等方面需要,整合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力量,积极支持开展环境科学技术研究和学术交流,逐步共享生态环境科研成果。将制定环保产业联合发展工作计划,探索建设环保产业联盟。积极探索开展大气、水、土壤、固废等方面污染防治和执法、监测、信息化、宣教等方面的技术研讨会,就共同关心的生态环境科研课题进行研讨。并充分利用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院士工作站、成都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建立统筹共用的生态环境科研、生态环境专家库等平台。
据了解,近年来党中央高度关注、大力支持深圳特区发展,在去年8月18日出台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深圳要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锋”,要“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并在这个月印发了综合改革授权实施方案。今年10月9日,生态环境部授予南山、宝安、龙岗、光明、龙华等五个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授予深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加上此前已有5个区获得此荣誉,深圳已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域创建,并成为全国唯一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在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又举行了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指示深圳继续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
而成都,今年来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努力在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建功立业,努力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争先进位。在公园城市建设上,成都已有实践基础。
据悉,截至10月10日,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4天,是2015年(“十三五”基准年)全年的优良天数,优良天数增加31天,优良率上升10.7个百分点,无重污染天。PM10、PM2.5浓度分别为59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分别下降37.2%、33.9%。
为实现精准治气,成都创新开展小微工业企业VOCs治理“义诊”帮扶活动,指导企业有针性的开展提标改造和深度治理;分行业领域打造绿色生产标杆企业、绿色标杆工地、绿色钣喷汽修企业,对标杆企业予以豁免激励,示范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分类制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汽修、加油站4个行业臭氧污染防控行动告知书,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予以提醒告知。
在科学治气上,成都市充分借助大气污染防治院士(专家)工作站,先后邀请张远航、贺克斌院士及其团队来蓉召开专家现场咨询会,为成都大气污染防控献策支招。并成立市级大气污染防治调度指挥中心,建立24小时轮流值守制度强化调度值守,运用数智环境系统、VOCs走航、卫星遥感、激光雷达扫描等技术手段,加强日常监管,精准锁定异常点位,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处置。
在依法治气上,成都启动开展了《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工作,推动出台《成都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形成《成都市餐饮行业油烟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同时,坚持柔性执法与依法监管相结合,指导相关企业和单位限期整改大气环境问题,对不按要求进行整改或严重污染环境的依法予以查处和曝光。
“相信双方将共同扛起生态环境治理第一方阵的大旗,共同开创现代城市间生态环境合作发展新征程。同时,也希望深圳能在水环境治理、无废城市建设、GEP核算、智慧治理等领域为成都提出建设性建议,一起让示范区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引领示范效应。”张军表示。(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