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大方县在宁波市成立外出务工人员党的基层组织,搭建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党员、助力地方发展的平台,着力解决流动党员开展活动难、凝聚力弱、农村基层发展党员青黄不接等问题。
——异地建堡垒,为流动党员“安家”。聚焦“党员流动到哪里、党旗飘扬到哪里”,通过深入调研摸排,精准掌握大方县在浙江省宁波市务工党员具体情况,按照“地域相近、便于管理,管行业与管党建相统一”的原则,依托大方县人社局驻宁波劳务协作站,建立中共大方县驻宁波市就业创业总支部委员会,在务工党员相对集中的鄞州区、江北区、北仑区建立3个就业创业党支部。整合人社部门资金和县管党费,按照“每个党支部运转经费5000元/年、党支部书记报酬300元/月”的标准设立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专项经费,确保有阵地办事、有经费办事、有人员办事。
——跟进强教育,给流动党员“补课”。实施外出务工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外出登记台账,分类动态管理,做到基本情况、外出时间、流向地址、从事职业、联系方式“五清楚”。探索党员协同管理机制,采取由创业就业党支部支委成员“1 1”“1 N”方式,确定1名结对联系人对全部流动党员进行跟踪管理,实时准确掌握其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谈话。利用与流入地党组织结对共建优势,指导党支部按照小型、分散、灵活、务实原则结合实际开展活动,用党支部主题党日统筹融合“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等。
——服务帮就业,让流动党员“立业”。聚焦稳岗拓岗、促进增收,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党组织隶属大方县人社局机关党委、联系服务外出务工群众广泛的优势,推进抓党建和抓劳务输出深度融合,着力解决就业增收问题。探索建立“党建 劳务协作”对接协调机制,以就业创业党组织为纽带,强化和宁波市有关部门、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宁波办事处、宁波市贵州商会、毕节市商会沟通,建立劳务就业扶贫工作数据库,精准掌握宁波市各领域用工需求和主要工种。建立企业“岗位供给”和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两张清单,通过“扫码找工作”微信小程序推送岗位3万个,对接联系宁波市企业21家在大方召开招聘会7场,促进流动党员和外出群众与岗位精准匹配,全力拓宽就业渠道,做大就业增量。
——乡情连纽带,引流动党员“归巢”。坚持“开源搞活”,就地就近从优秀年轻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解决农村空心化导致发展党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建立就业创业党组织与流出地乡镇党委、村党组织联动机制,积极动员务工群众向党组织靠拢,变“等上门”为“领进门”。聚焦务工长本事、乡情引雁归,采取精心培育、适时启用、关怀激励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项目推介、返乡考察等活动, 鼓励外出务能人党员返乡发展、回村任职。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开展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为“雁归兴县”作出积极有益探索。(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