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位于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纷争不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典故。作为两国的核心人物,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二人斗了23年之久,最终勾践通过卧薪尝胆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含恨自刎。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200多年后,勾践和夫差的后代握手言和,共同反抗秦朝,协助刘邦建立了巍巍汉朝。
吴越两国的历史都非常悠久,两国相邻,本没有什么仇恨。但在春秋末期,吴国第24代君主吴王阖闾(夫差的父亲)志向远大,他想称霸江淮,成为一代霸主。在打败楚国之后,阖闾把矛头对准了临近的越国,没想到的是,刚刚继位的越王勾践不仅挡住了阖闾的进攻,还让阖闾身受重伤。阖闾回到吴国后病逝,让儿子夫差不忘杀父之仇。就这样,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结下了“深仇大恨”。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勾践不听范蠡之言,偏要攻打吴国,结果被满腔怒火的夫差一顿狂揍,勾践兵败,被撵到会稽山上,为了避免灭国,勾践向夫差求和,卑躬屈膝,甘愿做奴隶为夫差喂马。三年后,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放勾践归国。勾践卧薪尝胆,采取文种的“灭吴九术”,一举灭掉吴国,吴王夫差饮恨而终。
越王勾践从此独霸江淮,成为“春秋五霸(《荀子》版本)”的最后一霸。
勾践灭吴发生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自尽后,吴国的王公贵族四处逃窜,为了避免被勾践追杀,隐遁于江湖,长时间销声匿迹。根据《吴氏宗谱》记载,夫差的两个儿子太子鸿、王子徽携带子女分别从皖南逃到江西婺源,隐居于鄱阳湖一带,以国为姓,改姓“吴”。到了战国末期,夫差的第八世孙吴友、第九世孙吴厥都是当地的名医,在鄱阳一带颇有名气。秦朝建立之初,吴氏一族出了一位大名人,此人就是吴芮。
秦始皇统一六国初期,百姓连年战乱,穷苦不堪,很多百姓沦为盗匪和流寇,侵扰附近乡里。吴芮为了保护乡民,带领年轻的村民多次抵御匪寇入侵,成为一方领袖。后来,秦始皇为了稳定南方,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封地方有威望的人出来做官,吴芮因此被封为鄱君,负责管理鄱阳地区。吴芮借此机会,积极开通航运、发展渔业,几年间,鄱阳地区在吴芮的治理下逐渐富庶起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执行更加残暴的政策,次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轰动整个秦朝。一个月后,远在江西的吴芮举起义旗,成为第一个响应陈胜吴广的秦朝官吏。作为吴王夫差的第十一世孙,吴芮的举动创造了历史。
吴芮本身就富甲一方,他在当地又深得民心,所以,他的义军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各方豪杰闻风前来投奔。包括很多秦朝的官吏和其他义军首领,吴芮的麾下,有四个人最为著名,他们分别是英布、梅鋗、无诸、驺摇。
这四个人都不简单,英布后来成为了吴芮的女婿,因为英勇无敌,先后被项羽和刘邦封为异姓王。梅鋗也是西汉名将,著名的“梅岭”就和他有关。另外两个人无诸、驺摇就很特殊,《史记·东越列传》曾记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後也,姓驺氏。
也就是说,无诸(闽越王)、驺摇(越东海王)二人都是越王勾践的后代。
原来,当年越王勾践去世之后,越国虽然强盛,但接下来三代人都发生了弑君事件,《越人歌》称之为“越人三弑其君”,国力逐渐衰弱,到了越王勾践的第七世孙越王无疆时期,越国被齐国所灭,越王无疆被齐王所杀,从此,越国王子王孙分崩离析。其中,无诸是越王无疆的儿子王子玉的后代,而驺摇是越王无疆的儿子王子蹄的后代。《史记》云: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
也就是说,随着吴芮势力逐渐做大,公元前209年,无诸、驺摇二人投奔了吴芮,和吴芮一起合作抗敌。换句话说:在勾践灭吴264年后,无诸、驺摇二人作为越王勾践十四世孙,最终投奔了吴王夫差的第十一世孙吴芮,吴越两国的后代握手言和。
264年的光阴流转,吴越两国的深仇大恨或许早已被时间冲淡,此时,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反抗秦朝。
几年后,刘邦和项羽成为灭秦的主角,吴芮先投奔项羽,后来听从张良的劝告,改为支持刘邦,帮刘邦安定南方四郡(面积相当于现在的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四省)。刘邦称帝后,封吴芮为长沙王,封无诸为闽越王,封驺摇为东瓯王。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人虽然都是异姓王,但长沙王吴芮是汉高祖所封的八大异姓王之一(也是八大异姓王中唯一善终的);而无诸和驺摇只是附属国国王,两者并不相同。
勾践和夫差或许想不到,200多年后,他们的后代共同助刘邦建立巍巍汉朝。史海沧桑,历史的巧合,往往代表着时代的主旋律。长江水东流,吴越两国比邻而居,注定要泯尽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