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为岳飞平反,力主抗金,为什么却留下了“一代奸相”的骂名?
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被朝廷起用,担任镇江知府,总揽军政大权。职位得到升迁的诗人却高兴不起来,他忧心忡忡地登上北固亭,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可以说是千古名篇,被后世广为传唱,现在更是中学生的必背诗目之一。
但在八百多年前,辛弃疾写这首词,只是想说给一个人听:
韩太傅呀,你可记得南朝的刘义隆,当年他“封狼居胥”,执意北伐,却落得一个“仓皇北顾”,惨败收场。千万不要草率行事,重蹈覆辙啊。
辛弃疾可谓用心良苦。但是被他寄予厚望的人,南宋当时的太傅和宰相韩侂(tuō)胄却对诗人的进言不以为意。
01
韩侂胄出身名门,他是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母亲是宋高宗吴皇后的妹妹。
在他看来,辛弃疾不过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归化人,起用他也只是权宜之计。辛弃疾的进言,他自然不会听。
更何况,从韩侂胄执掌大权那一刻起,就在为北伐抗金做准备了。
三年前(1202年),韩侂胄下令减免各地的租税、商税,建造战船,并令各地官员举荐武将,起用主张北伐的主战派人士。
为了鼓舞军民士气,朝廷在镇江为抗金名将韩世忠建庙。一个月后,宋宁宗又下诏追封岳飞为鄂王。
在此之前,宋宁宗的祖父孝宗已经为岳飞平反过一次。当时孝宗追复岳飞原官,并加谥号武穆,但仍然保留了秦桧“申王”的爵位和“忠献”的谥号。
多年来,南宋军民对岳飞的死耿耿于怀,追封岳飞,就是竖起一面抗金的大旗。全国上下,为此振奋不已。
两年后,韩侂胄削去了秦桧的王爵,并把谥号改为缪丑。缪丑,就是荒谬、丑恶的意思,崇岳贬秦的立场非常明确了。当时贬秦的制词广为传诵,大振民心。韩侂胄的地位和声誉也达到了顶峰。
02
辛弃疾在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年前,曾作诗赞颂韩侂胄:“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韩侂胄继承先祖功业,抗金复国的殷切期望。
陆游也写诗称颂韩氏家族:“三朝巍巍韩侍中,灿然彝鼎书元功,西戎北狄问安否? 九州万里涵春风。子孙继踵皆将相,我犹及拜两枢公。”
他们虽然不赞同韩侂胄的用兵政策,但对于北伐还是充满期许的。辛弃疾赴任时,年近八旬的陆游曾写诗劝慰,希望他能以大业为重,抛开与韩侂胄的私人恩怨:“古来立事戒轻发,往往谗夫出乘罅。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
开禧二年(1206年),宋军兵分三路,从四川到两淮地区全面部署,主动出击。很快,前线就传来了好消息。毕再遇大败金军,收复泗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淮安一带。之后宋军又陆续攻下虹县、新息县、褒信县,收复安徽、河南部分地区。
眼看胜讯连连,韩侂胄大喜,请宁宗正式下诏,向金国宣战:“天道好还,盖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这样的豪言壮语,让南宋上下,举国振奋。
然而,出师檄文下发后,韩侂胄的运气仿佛用尽了,宋军频频失利,再也没能将战线向北推进一寸。
朝中那些畏于韩侂胄权势而暂时隐忍的政敌,再也按耐不住了,他们势要置韩侂胄于死地。
03
韩侂胄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是踏着许多人的前程甚至性命才走到今天,坐上宰相的宝座的。
韩侂胄的出身让他不用寒窗苦读,就能恩荫入仕。但是在极为看重科举的宋朝,外戚的身份也让他很难掌握实权。一直到四十多岁,韩侂胄还只是知阁门事,正五品官职,负责朝会、游幸、宴享以及外国藩邦朝见等礼仪事务。
这个职位虽然让他能经常见到皇上,但是朝臣们个个进士出身,对于他这样的外戚和近臣,是从来不拿正眼瞧的。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病逝后,当时的宰相赵汝愚密谋发动政变,迫使宋光宗退位,拥立皇子赵扩为皇帝。韩侂胄作为吴太后的外甥,能够出入后宫,因此被派去向太后进言,获取支持。
当年七月,赵汝愚控制了皇宫,光宗被逼退位,太子赵扩继位,就是宁宗。
作为这次政变的大功臣,韩侂胄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再也不想呆在皇宫里负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一次,他要做节度使,成为封疆大吏。
韩侂胄万万没想到的是,宰相赵汝愚根本看不起他,还说“外戚不可言功”。最终,韩侂胄只升了一阶,做宜州观察使。观察使只是个虚衔,不定员,不掌权,不驻外,他大失所望,心里恨透了赵汝愚。
当时,韩侂胄还兼任枢密都承旨,经常侍立皇帝身侧,随事陈奏,他逐渐获取宋宁宗的信任,开始伺机打击赵汝愚。这一次给他制造机会的,是朱熹。
赵汝愚推崇理学,举荐朱熹为宁宗的老师。但朱熹讲学的时候,对宁宗的言行举止多有干涉,要他“遵守纲常,克己自新”等等。朱熹还上奏章指责韩侂胄,说他窃取圣柄而使“主威下移”。
宁宗和韩侂胄君臣二人都对朱熹很不满,没多久他就被免去了侍讲职位。宁宗还对朝臣说:“朱熹所言,多不可用。”
韩侂胄借此事掌权,大肆搜罗理学派罪状,打击朝堂上以赵汝愚为首的理学派群臣。不到一年时间,赵汝愚被罢相贬职,暴病而死。
韩侂胄又唆使御史弹劾朱熹“十大罪状”,比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私故人财”,甚至还说朱熹“纳尼为妾”,疑与丧偶儿媳通奸,朱熹被免去一切职务,归隐武夷山。
韩侂胄还不罢休,他将理学称为“伪学”,理学派为逆党,凡是反对他的,统统打为“逆党”。这段历史,被称为“庆元党禁”。
04
开禧二年六月,距宁宗下诏宣战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宋军全线失利,四川吴曦叛变,自封蜀王。金军转守为攻,分九道进兵,这场战争,由宋军北伐变成了金军南侵。到年底,金兵攻陷滁州、真州,江淮一带失守。此时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主将丘崈(chóng)也希望议和,主战的韩侂胄孤立无援。
顶着朝野内外的质疑和不满,韩侂胄罢免丘崈,改派主战将领掌江淮兵马,并自出家财二十万,补助军需。四川吴曦被当地义军斩杀,蜀地得以收回。形势似乎有了好转,韩侂胄再度整兵出战。
此时朝中主降派官员大肆活动,攻讦韩侂胄,说他再启兵端,于国家不利,其中以杨次山和史弥远为最。
韩侂胄的侄孙女是宋宁宗的第一任皇后,韩皇后死后,宁宗想立杨次山的妹妹杨氏为后,但曾遭到韩侂胄的反对。因此,杨氏兄妹都深恨韩侂胄。二人和史弥远秘密勾结,阴谋对韩侂胄暗下毒手。
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上朝时突然遭到袭击,被暗杀于皇家园林玉津园夹墙。
韩侂胄被杀后,史弥远在金人的要求下,将他的首级用匣子装盛起来,送往金国,以此为条件,重定和约,赔款三百万两,增加岁币,史称“嘉定和议”。
事发后,南宋太学生作诗讽刺:“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仇共戴天。晁错已诛终叛汉,于期未遣尚存燕。”
而这次“函首安边”,也只换来了南宋七年的和平,宋金关系很快再次决裂,南宋联蒙灭金,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05
元代修《宋史》,依照南宋《国史》立《奸臣传》,将韩侂胄与秦桧、贾似道等并列。
韩侂胄有如此遭遇,是因为在他主政时期,把朱熹理学定为“伪学”,实行“党禁”。程朱理学后来成为官方的正统文化,主修《宋史》的又是朱熹的崇拜者,韩侂胄“奸臣”的帽子自然是摘不掉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金人反而对韩侂胄极其尊崇,佩服他的气节,称赞他“忠于其国,缪于其身”。
同岳飞这样近乎完美的人相比,韩侂胄的人生中有很多污点,他党同伐异,识人不明,用兵失误,对开禧北伐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客观地来看这一段历史,韩侂胄始终秉承先祖遗志,崇岳贬秦,力主抗金,希望恢复故土,把他和秦桧并列,实在有失公正。